廖荣莲,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预习是学习新知的首要环节。它指学生预先对有关学习内容进行自学,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和难点,拉近与新知的距离,将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小学英语每周课时量不多,这就决定了其课堂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因此,让学生学会预习、做好充分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不少教师对预习提出了质疑,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反对观点。
一、预习与预设相冲突,打乱教师阵脚
【观点阐述】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有了大致的了解,当老师正准备在课堂上“大展身手”、“妙呈新知”、“巧引探索”时,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将其“庐山真面目”揭破,来了个“底朝天”,让老师措手不及,甚至束手无策。
【案例一】教材: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四年级上册)Unit 4“Time”Lesson 7
教学内容:新单词clock;新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
案例描述:热身后,教师设计了Guessing Game的游戏:
T:(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Now, what am I doing?
Ss: You are drawing.
T: Guess! What is it?
S1: A clock.
T:(挺尴尬,勉强笑了笑)Yes. You are a clever boy. This is a clock.(学生朗读clock)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Time”.
【反思与对策】评课时,这位执教老师挺懊恼。原来,执教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生成环节:通过画圆,让学生说出apple,sun等单词,然后通过逐步添画,让学生猜测,最后呈现clock。却没想到,很快被学生“揭底”了,执教老师只得草草收场,甚至作用了后面的上课情绪。早知如此就不让学生预习了。
真是预习惹的祸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预习后的课堂定位不清,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先知”视而不见,仍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预设。其实,面对这种状况,再精彩的预设都是没有意义的。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老师应该预设到学生有可能已经掌握了clock这个新单词,会马上来个“底朝天”。所以,执教老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设计,如改为猜谜“I have a round face. I have two hands. I'm working all the time. I have no mouth but I can tell you something from time to time. What am I?”,或出示各种形状的时钟并进行随机提问,如:What is this?Yes,it is a clock. What does this clock look like?/What's this clock's shape?
由此可见,面对学生预习后的英语课堂,执教老师的预设绝不是简单地多准备几套教案,而是要先充分估计学生预习后的知识准备情况: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有疑难?设计的活动学生喜欢吗?谜底会被学生“一击即中”吗?须知,运筹帷幄方能决胜课堂,在课堂上应对自如。
二、预习减少了知识的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
【观点阐述】学生通过预习揭开了新知识的“神秘面纱”,一些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对新单词、新句型及课文内容已经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新鲜感有所减弱,甚至对课堂教学缺乏了兴趣。
【案例二】教材: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三年级下册)Unit 4“Parts of the Body”Lesson 7
教学内容:新单词face,head,no LUNWEN.1KEJIAN .COMse,eye,ear,mouth,neck;新句子“Touch your...”
案例描述:教师在教学中采取TPR的教学措施,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来学习单词。但是,由于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所以学习积极生并不高。
【反思与对策】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在学生预习后,执教老师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英语论文网站,仍然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甚至最后板书中的人物图像都与课本中的人物图像基本一致,学生当然没有兴趣了。其实,面对学生预习后的课堂,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尽可能地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奋点”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画、简笔画等来呈现新知。比如,出示小头爸爸的图片:“Who is he?”“Right,he is小头爸爸,because he has...”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必然会脱口而出“a small head”。又如,出示大头爸爸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句子“His head is big.”“He has a big head.”等句子。此外,还可以出示大脸猫、大耳朵图图、三只眼的怪物等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与此同时,还可以随机性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谓一举两得。可见,学生预习后的课堂虽然少了一些“新鲜感”,但是只要执教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抓住学生心理,巧设情境,学生照样可以对新知“一团火热”,甚至收获更多。
三、预习束缚学生思维,作用新知探索
【观点阐述】预习前,学生对新知识有各种不同的想法;预习后,学生的想法可能被课本内容所束缚和限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自我感悟和过程体验。本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却变成“自古华山一条道”。有些英语知识,尤其是某些语言规律的探索价值被削弱了,甚至完全丧失了。
【案例三】教材: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五年级下册)Unit 6“Hobbies”Lesson 11
教学内容:新单词stamp,American,Australian;区分Chinese和China,American和America,English 和England,Australian和Australia。
案例描述:执教老师利用Free Talk呈现新单词stamp;在学生朗读操练后,执教老师出示American stamp,Australian stamp,English stamp,Chinese stamp这四个国家邮票名称。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内容,所以他们很轻松地说出了上述邮票名称,没有出现America stamp, Australia stamp, England stamp,China stamp之类的错误。教师原本打算让学生进行Chinese和China,英语论文题目,American和America,English和England,Australian和Australia的对比探索,但学生已经都“会”了,所以只好强调了几句,就匆匆过场了。
【反思与对策】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有限,教材呈现的学习内容往往比较简约,仅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