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的路径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赵鹤,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刚读过一篇题为“Busy”的英语短文,大致意思为:一个非常健壮的伐木工带着一把斧子去伐树。第一天砍18棵,第二天伐15棵,第三天降到了10棵树。老板问,“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sharpened your axe?”这个壮小伙很吃惊,“Sharpen?I had no time to sharpen my axe.I have been very busy trying to cut trees…”。我们许多英语教师和上述的壮小伙有着相同的心态。每当谈到组织研训时,他们就抱怨: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竞赛、活动、招生,哪有时间参加研训呢?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适当的方式去组织研训,一定会让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英语教师在职研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训的近况并不乐观。客观条件的局限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再加上学校唯分数论的考评机制,而且教师缺少自我提升意识,因此,农村的英语教师大多不喜欢在职研训。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师害怕研训,一方面是自身原因,担心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不高,难以和专家进行交流。此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讲座天马行空,英语论文题目,教师听不懂
    去年,我校费了许多周折,请了一个专家做讲座。所讲的专题是有关英语高考试卷的命题与略论。专家讲座的内容偏重技术,如信度、效度、对比度等,一系列数据犹如天书,教师听后摸不着方向。讲座内容太深奥,大大超出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理解范畴。一般来说,专家重视理论讲解,很少采取互动、讨论和启发的方式,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直接作用研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部分研训南辕北辙,教学不适用
    许多培训介绍的教学措施多适用于小班化教学,适用于听力、口语特别好的城市学生,但不符合我们农村中学的学情。例如,我校的加拿大籍外教在初一上口语课,只提问一个问题:“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y?”学生花了30分钟回答完这个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答道:“I like my birthday because I can get a lot of presents and eat a lot of nice food.”加拿大初中课堂的学生数不足30人,而我们农村中学每个班级60人,教师还是用同样的措施教,效果就不好。而本校教师在另一班级教相同的内容只花了15分钟。教师在班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10个小组长询问组员后得出结论。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三)教师被动接受研训,缺乏激情
    很多教师参加研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学分、评职称,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研训内容一般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用脱节。研训较少考虑农村英语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不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因此,英语教师对研训内容普遍不感兴趣。研训花时费事,劳民伤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研训负担不断加重,教师太痛苦
    不少学校在组织研训时搞形式主义。如,听完讲座,要求教师写几篇研训心得,而且每篇不得少于几千字。这是许多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无话可写却又不得不写。
    笔者认为,英语研训应该多形式、多维度,最关键的是要切合教学实际,实用性强,研训后即可受益。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自觉自愿。
    二、构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的多维模式
    加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研训,缩小他们与城市教师的差距迫在眉睫。校内的、常态的、多维的研训无疑是农村英语教师的首选。本文将从四方面阐述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在职业务研训,英语论文范文,以提升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教科研水平。
    (一)课堂沉浸,教师研训的“营养餐”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从事研训的源头活水。研训的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顿悟、反思、总结、叙事、反馈等多种形式,扎实的研训一定会使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1.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由于是风格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听课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师的不同设计。
    “同课异构”课还有其他的名称,例如:规模较广、作用较大的“一课多教”课型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有幸于2017年12月14日参加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承办的第五届“一课多教”教学交流活动。在华东模范中学的一号教学楼的105教室,来自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的刘伟老师、华东模范中学的张敏俭老师、吉林省长春市103中学的王慧明老师和大连开发区滨海学校的李伟老师,以上海版《牛津英语》7A Module 2“My neighborhood”中的Unit 7 “Signs around us”为授课内容,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向大家开设了四堂精彩纷呈的英语观摩课。四位教师围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适度拓展”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究有效教学的方式与措施,展现出不同省市、地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风貌与特色,不仅促进了授课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切磋,在座的其他听课教师也是收获累累。
    2.课例探讨
    课例探讨旨在通过探讨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它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安桂清,2017)。
    课例探讨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探讨。只有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课例探讨,通过对课例知识的储存、分享、运用和创新,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应有的功效。教师只有将所学的课例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内化吸收后,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修正和改进,加以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龚建良、熊伟荣,2017)。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课例探讨”这种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全程行为跟进的反思实践过程。理论引领可以帮助教师逐渐形成明确的核心价值和共享的目标,实现概念再造;而教师在备课、展课、说课、改课等系列反思性实践中的亲身体验、验证、探索等,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语法难点“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时,我校将12位英语教师分成2组,制定教学策略,进行语法课例探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