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种子-试析诗歌与翻译[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诗歌的可译行性着手,把诗歌翻译过程比作是“移植种子“的过程。要求译者译诗,要兼具读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并且进一步论述了诗歌翻译中应处理好的联系及策略问题,以及如何“移植”诗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能把自己从原文中解放出来,在译文中赋予其积极的意象。最后得出结论,译诗不是复制原文,而是创作相似的文本,要与原诗作者达到“神合”,通过“移植种子”,超越文化和语言的界线障碍,才能译出原诗的“神”之美。

关键词:诗歌;翻译 ;移植种子

一.引言:
  语言之可译,文章之可译,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不管是译界,还是非译界,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诗歌作为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否可译?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二.诗歌的可译性
  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曾经说过,诗歌将遗失在翻译中,因此,他主张诗歌不可译。然而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后浪漫主义时期对“诗人”这一概念的模糊理解。诗人在不同的社会及文化中有不同的影响,引用奈茹达的观点:诗人有很大的权力和作用力,他们是为那些没有权力的人说话,公开反对不公正与压迫的。从而说明诗歌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不同影响,得出文化的异同是作用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歌翻译很难是不争的事实。诗人雪莱在《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中的话正印证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不可译。作者对雪莱认为诗歌不可译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但肯定了其中合理的观点:通过“移植”来译诗,把诗比作“种子的移植”,那么译者的任务就是:先选取种子,然后播种种子。悉心呵护,使其茁壮成长。
  巴西诗人和翻译家坎莫普斯(Campos)认为:诗歌可译,诗歌不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文化,它无国界,无故乡。言外之意就是诗歌文本并不是单一的语言及文化载体,它可以被翻译。并通过Tolstoy对莎士比亚的归属问题进行论证此观点。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及戏剧家。但追溯到历史,莎翁的成名却是在德国,随后才是在英国。所以,他认为莎翁本属于德国。如果没有翻译,莎翁何以在文学史上名垂青史?正如本杰明所说,翻译保存了文本,并使原著得以继续存活。用历史事实论证了诗歌的可译性及必要性。
三.诗歌翻译中应处理好的联系及策略问题
  在《文化构建》中,威尔对认为:原文本不是符号,它是一组有象征意义的蕴涵解码的运动模式,有创作目的,论点,主题等。文本是由语言组成的-名词,动词,语法短语-这些正是译者进行构建译本的材料。而且原文也有自己的“个性标记”。所以,翻译诗歌的第一步应是:精读原诗,并作细节性的解码略论,同时要考虑原文的特征和文本之外的因素,从而译出原诗的“神”之美。
  当代巴基斯坦裔英国女诗人艾尔瑞(Moniza Alvi)的诗歌创作并不是基于一种文化,由于她自身的特殊身份,她的诗是两种文化的糅合。其实每个诗人都有他自己的创作背景及身份,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被知识的了解对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译诗,译者要首先是读者,兼具读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
  关于诗歌的翻译有四种策略:1)形式相似。是一种模仿性翻译,即译者在目标语中套用源语的形式;2)功能相似。涉及到形式的改变,称之为“类推性翻译”,即译者先确定原诗的形式及功能,再在目标语中寻求一种对等的形式;3)内容衍生。由内容引发的翻译,称之为有机/自由翻译。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论文题目,译者从源语的语义材料入手,然后让其自然形成。这在庞德翻译中国的诗歌中很典型,即形式与内容脱节,英语论文范文,不再是一个整体,“重内容,而轻形式” ;4)形式异常。是一种外来翻译,采用一种新形式,即不同于源语的形式。
  其中第三种策略在二十世纪颇受欢迎。庞德便是典型的例子。他注重目标语对译者的重要性,认为形式不可译。指出文学中存在三种诗:格律诗,意象诗及侧重逻辑思维的抽象诗歌。他对诗歌中的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有非常明确的思想。认为诗歌的乐感是很难翻译的,但视觉感可以几乎全部译出。对庞德来说,一位理想的诗人与一位理想的翻译家是没有区别的。
四.对于如何“移植种子”
  帕兹(Octavio Paz)在《文化构建》一书中认为诗人通过玩弄文字,用一种固定的文字创造出了不可更改的新诗。但译者的任务却是从这些固定的语言出发,拆散原诗的语言材料,然后在目的语中重现这些语言符号。译诗不是复制原文。但通过变形来译诗。因此, “移植种子”来翻译诗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首先,我们列举怀特翻译的彼特拉克体诗。怀特对其原诗做了一些改动,包括改变押韵的模式和将代词置前,特别是第一人称“I”,因为这样使此诗少了一些神秘而变得具体而且易懂。通过巧妙地改变形式,巴斯内特认为向我们展示了怀特创造出了一种用英语写成的新形式-十四行诗。后来这种形式被以后的诗人斯宾塞,莎士比亚等沿用。从而说明了:种子一旦被移植,便会成长起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能把自己从原文中解放出来,在译文中赋予其积极的意象。翻译的过程可以比作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五.结论
   关于诗歌翻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诗歌就是拆散原诗的语言材料,然后将其在目的语中重组,译诗不是复制原文,而是创作相似的文本,是“种子移植”。引用温特沃兹的诗行说明:译者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译诗当中,像挑选朋友一样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并与自己情感相通的诗人及著作进行翻译,进入到诗人的感情世界,并与之融合为一体。那么最后的译文在思想,语言,风格及精神上将不仅仅只是翻译,而是诗人他本人的化身。那么诗歌也就在翻译与译者中得以永存了。
  诗歌翻译家只有深入到原诗作者的思想,钻进原诗作者的灵魂深处,与原诗作者达到“神合”,通过“移植种子”,超越文化和语言的界线障碍,才能译出原诗的“神”之美。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