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常见“虚假交流”的问题和策略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引言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育部,2017)。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启发思维,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论》(1985)中这样定义语言: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是凭借自觉制造出来的,用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措施。语言中绝大多数词都附带着一种情调,一种由愉快或痛苦化生的东西。由此可见,真实、有效的交流应该是说话者为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而进行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但仔细观察平时的英语课堂,我们发现一些语言交流活动几乎蜕变成机械地重复、记诵,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常常处于老师的掌控、规约之中,笔者称之为“虚假交流”。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课堂交流片段,对“虚假交流”进行深入略论,提出改进建议。
    二、常见“虚假交流”剖析及建议
    笔者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记载,将英语课堂中常见“虚假交流”分成五类:
    1.“寒暄式”交流,缺乏真实情感
    【交流片段1】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初一于老师开设的教研课,她与学生的课前寒暄交流如下:
    T: Morning, everyone.
    S: Morning, Miss Yu.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 What about you?
    T: I am fine, too…
    【剖析】课前的师生寒暄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的平台,作为正式上课的前奏,它能有效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能让师生快速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但仔细略论这段交流,我们发现其中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①全班学生的回答“I'm fine.”反映了这段交流缺乏真实情感体验,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相信那天所有学生的心情、身体状况都非常好。②学生有效信息输出量太少。在这一交流中,学生共输出九个单词,而且都是学生能脱口而出的常见日常用语,此种交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均没有得到任何发展。
    【建议】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导影响,交流过程未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英语论文,学生没有表达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在全体学生回答“I'm fine.”时,教师应变换角度,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这样也许能发现部分学生当日遇到的身心方面的问题。同时,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关心询问“What about you?”时,更不应该是简单地应付了事,必须说出其中的理由,让学生了解老师当日的身心情况,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
    2.“人机对话式”交流,缺乏必要追问
    【交流片段2】
    T: Do you like apples?
    S1: Yes, I do.
    T: Do you like pears?
    S2: No, I don't...(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跟老师进行对话,目的是为了操练“Yes, I do.”和“No,I don't.”两个句型)
    【剖析】这是笔者参加一次英语评优课时做的听课实录。这样的师生对话,与其说是交流,倒不如说是“人机对话”。原本具有活跃思维和丰富生活体验的“整体人”成了一个“发声装置”,一个只需要机械张口闭口的简单“发声装置”。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说”和“表达”已经完全地割裂开来了。我们听到的只是完全机械的、流水线式的语言产品,至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学生观点的个性表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喜好或厌恶,在此都失去了深究的必要和价值。
    【建议】英国教育专家Moon(2017)的探讨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会放在语言的意义上,然后才会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规则。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关注通过操练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在试卷中多拿分数,应更多关注如何通过语言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的交流需要教师的适度介入,交流过程中教师的适当追问像一点水花,能引发学生的层层涟漪。我们应该摈弃“人机对话”式的交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层追问,激发他们表达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真实思维,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当然,在此交流中还应告知学生,真实的英语交流中完全可以用简单的“Yes”或更口语化的“Yeah”来回答。
    3.“机械式”交流,缺乏真实语用
    【交流片断3】教师要求学生进行Pair work:
    S1: Do you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S2: No, I don't.
    S1: How long do you watch TV every day?
    S2: I watch TV for 2 hours every day.
    S1: How much TV do you watch every day?
    S2: I watch 2 hours of TV every day.
    【剖析】这是学习《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7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时,一位老师在投影幕呈现后要求学生两两进行操练的一段对话,其目的是让学生操练掌握“How long do you watch TV?”和同义句“How much TV do you watch?”。在上述对话中,两个学生先根据投影内容进行重复“对话”,然后站起来向全班展示。整个过程学生像小鹦鹉一样生硬模仿读记,结果只是对两个重要句式有了一定的机械记忆,整个交流却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真实语用,学生的语言能力毫无发展。
    【建议】“在学校教育中,让学习者学会说自己的话,尝试说‘过自己的脑子’的话,这样一个起码的生存论诉求,现在看起来已非常困难。”(刘云衫,2017:116)显而易见,上述对话中学生根本没有输出“过自己脑子的话”。“Pair work”是当前英语课堂常用的活动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语言,进行有效输入,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因此,“Pair work”活动设计要充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提高语言能力。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做了改进:要求学生根据【交流片段4】创设的情景和提示,英语论文范文,采访组内其他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