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无疑会显性或隐性地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教学成效(侯新民、刘佩佩,英语论文题目,2017)。教学理念引领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由一系列有目的的教学行为组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求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最佳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至今,教育部推出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举措已广泛地显现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缺乏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片面追求生活情境、盲目套用教学模式、刻意展现教师才艺等现象。这些理念偏差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明显的负面作用,即在热闹的课堂背后,还存在形式化、缺乏教学实效等问题,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恰恰是课程改革在课堂实施层面成败的关键(余文森,2017)。本文将结合《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教材的课堂教学案例,简要略论这些理念偏差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作用。
一、片面追求生活情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
新课改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17;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课标》附录中列出了66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意念项目,现行英语教材大都涵盖了这些项目。
追求生活情境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无可非议。但是,有些教师热衷于在所有的教学环节或不顾课型特点在大多数教学环节中都设计生活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为只要英语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化,就是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了。事实上,如果教师缺乏对语言教学基本规律的探究,就弄不清在什么教学环节需要设计什么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就不能有效地学习、应用、掌握语言知识,也不能提高语言能力。
[案例1]
《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下同)8A Unit 3 Reading部分的文章为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课型是阅读课。授课教师将整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准备导入(用时6分钟)、阅读理解(用时15分钟)、情境展示(用时24分钟)。以下是授课教师设计的情境展示环节:
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生活情境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当地的名胜,讨论where to go,when to go,how to go,why to go等问题;(2)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问路指路”的生活情境;(3)每个小组推荐两名学生,以对话形式呈现本组的旅游经历。
[思考与略论]
从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案例1中的授课教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情境展示环节。但是,从展示效果看,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课后,当笔者问及为什么把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24分钟)用于情境展示时,授课教师的回答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问及为什么学生在表演中不能踊跃参与,且语言错误频现,学生也极少应用到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结构时,授课教师无言以对。
李永大(2017)认为,如果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语言输出,则有表演、作秀之嫌。显然,授课教师一味追求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了其对英语教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探究,尤其是忽视了对语言输入措施途径的研讨。
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缺乏对语言输入措施途径的认识,未能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特征,并通过多种途径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输入活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就不能长久保持,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在案例1中,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展示对话时,没有经过多种形式的有效语言输入,还不能将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不能在展示活动中应用阅读材料中的相关表达来表情达意,学生有话说不出,也就不会持久地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如果以为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的展示活动中操练英语就能够学好英语,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量地投入到这样的生活情境之中,英语论文范文,教师就会忽视对语言输入措施途径的研讨,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偏离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二、盲目套用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
教学模式是为教师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和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构建的课堂基本结构。依据一定的教学原理(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或教学经验等)且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大有裨益。如果不考虑课型特点和师生个性特征,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对每一教学环节的用时、课堂活动的先后顺序、师生的话语活动等都严格控制,就会导致教师囿于教学模式,远离课堂教学实际,将课堂教学演变为刻意为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机械的操作过程。长期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会导致教学活动的教条化,还会阻碍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发展。
[案例2]
某校在推广“先学后教,重心前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此模式的规范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检查展示,活动导入→讨论交流,研讨探讨→自主运用,评价反馈。以下是一节基于这一模式的展示观摩课,所教内容为8A Unit 2 School Life 中的Main Task(写作课型)。教学活动开始后,授课教师首先以“开火车”的形式反复检查了学生对本单元中15个短语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上讲台展示,朗读各自课前完成的作文——My Ideal School;紧接着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根据教材中B1部分的内容(Daniel's Article)展开讨论,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讨论的内容展现出来,如:
: Does Daniel's ideal school start at 8 am and finish at 4 pm?
: Yes, he does.
: Where can they listen the pop music?
: In the big dining hall.
: What's on one side of Daniel's sch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