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孔子及其思想进入德语世界,孔子形象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从莱布尼茨、沃尔夫的狂热赞美到黑格尔等人的蔑视、憎恶,德语世界的孔子形象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直至二十世纪初期,对孔子的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卫礼贤的儒家典籍德语译本和相关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德语世界对孔子的偏见。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德语世界的探讨者逐渐把作为"他者"的孔子视为平等的对象,这一时期孔子形象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尽管有学者认为,欧洲与中国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一世纪,但是,真正对德国和整个德语地区产生作用的第一部著作要算马可·波罗《游记》的德语译本。直到十七世纪初,欧洲才与中国和儒家学说有了第一次的直接接触,当时中欧交流的媒介是精通汉语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随着168 ,德语毕业论文,德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