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异者,表现我者--以卡夫卡为例解读德语文学中的中国母题[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17、18世纪,欧洲开始对中国感兴趣并探讨中国,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热"。此后,中国母题就不断在德语文学中出现。到19世纪末,欧洲和德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顶峰。中国母题在许多德语作家的著作得到集中体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如此多的作家喜欢选用中国母题?本文将以卡夫卡为例说明,德语作家选用中国母题的意图并不在于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关于他们来说,中国因其极度的陌生性,使他们能够随意构出自己的中国图像。他们在借助自己的中国图像表达他们想表达的意义的同时,不仅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强烈的印象,而且能够促使读者思考,并使他们获得新的认识。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
【关键词】
【分类号】:I516.07
【引言】:

虽然与自晚清以来声势浩大的“西学东渐”对中国会各方面产生的、持续至今的巨大作用相比,中国的学”最终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西进”,或者说所的“东学西进”没能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根本性的响。但是,中国文化自16世纪开始进入欧洲,欧洲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探讨逐渐增加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