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传递[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涉及文化背景的词汇的阐释。阐释生词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人们对外语课堂中的文化传递进行探讨,可将单独的词汇作为切入点。第二,学生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意义,提高社会行为能力。而如果缺少词汇文化背景意义的阐释,就会导致误解,阻碍信息的传播。第三,借助与文化相关的阐释措施解释陌生词汇的文化意义。第四,由于社会全球化增长和中德关系的强化,探讨中国德语课堂中对跨文化词汇的阐释很重要,也很有必要。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日耳曼学在中国扩张迅速。作者作为跨文化日耳曼学方向的学生,考察探讨期间可以在南京大学收集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选择对南京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的词汇阐释进行探讨。为了理解陌生文化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其文化背景意义。学生可以通过特定的措施提高对陌生语境意义的认知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将陌生词汇或概念与特定文化相联系。外语教学又如何担当传递文化的角色?基于这个问题,本文略论了南京大学德语专业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两个个案的调查略论,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对词汇的阐释形式,而这些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陌生文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参与式、开放式的陌生视角的观察,对两名老师的课堂教学做了片段录像,并且完全转换成语言记录下来,探讨其中陌生词汇的文化意义方面的转化措施。本探讨只集中在教师的行为,不对学生行为和学生如何使用新词进行研讨。本论文首先解释基本理论概念。将对探讨所遵循的文化和语言的概念作出定义和阐释。同时,也将详细地介绍文化在人类感知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跨文化日耳曼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观点,讨论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对词汇阐释存在的误解。作为本探讨进一步的理论基础,也对语言学中“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理论有所介绍。通过深入探讨语言的功能,以及引入克劳斯-彼得·汉森的“标准化”概念,说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依赖性。明确文化敏感词汇的传递要求。本论文的另一个目标是,对在解释词义方面能有效提高教学技巧的现有措施进行介绍和描述。因此,首先研讨在处理文化和语言时产生的误解,以及随之而来的词汇教学上的问题。学生关于国情方面的陌生意义的认知敏感度可以通过教学策略来提高。本论文借助德国拜罗伊特日耳曼语言学家贝恩德-迪特里希·米勒的十种技巧,详细介绍其提出的与文化有关的词汇教学方面的十个特别有效的措施。本论文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教学实践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在外语教学中词汇工作的框架内,获得对于文化传递的教学措施在个案运用方面的认识。探讨分三个步骤进行:1)课堂教学录像,参与式的、开放的陌生观察,2)课堂录像片段的文字改写3)数据选择和略论。两个个案的略论结果显示,一方面两位教师都应用了不同的阐释措施来解释陌生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传递,另一方面这些词汇背后诸多角度的文化特定意义还有待阐释。由于仅略论了两个个案,所以结果并不能在狭义上代表南京大学和在广义上代表中国的德语教学。本探讨不追求概括性和完整性,相反,它是对外语教学探讨的一个尝试,并略论教师在教学中特定情况下应用了哪些词汇的阐释形式,这些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陌生文化,探讨成果为中国德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影响,具有实用价值。此外,本论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洞察,并对阐释的过程做细致的描绘,联系本文理论部分,并且融入作者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传递 跨文化外语课堂教学 阐释词汇 跨文化词汇 跨文化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3
【目录】:

中文摘要3-5

英文摘要5-8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