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产品内贸易[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间的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国家间的对外投资壁垒逐步减少,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间形成了一个共同经济体。随着全球大市场的形成,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变得非常容易,各个国家的生产者开始在全球市场寻求资源配置,以求得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达到最低标准,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全球大市场中,产品的生产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国家,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被分配到了针对该阶段有相对优势的国家,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能经过多个国家的操作工序,也就是产品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将国家间以产品为单位的比较优势细化到了产品的内部,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所谓产品内贸易必须是一国将进口得来的中间产品进行工序加工后的产品用于出口到其它国家或地区。即产品内贸易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可以在不同国家进行的工序;第二,是有至少两个国家参与到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在该过程中提供价值增值;第三,要有一个以上国家参与该产品生产时要从其它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并将生产完的产品(也可以仍然是中间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随着理论的发展,产品内贸易界定范围变得相对宽泛,Feenstra与Hanson(1997)认为,只要在一国完成工序后,无论该商品是否再出口,都属于产品内贸易。 本文首先对产品内贸易的理论与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产品内贸易现阶段发展的重点范畴及能够为我国在全球贸易分工中带来好处的贸易进行了略论,本文重点以中德产品内贸易为探讨对象,通过使用投入产出表、统计年鉴等大量数据,对产品内贸易进行了实证计算,以中德双边贸易为例,进行了大量的数理略论,目的是找出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水平,双边在哪些商品上的贸易量较大,从而为我国的对德贸易政策提供一些有用的观点。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往来有很大的差别,本文还想通过对中、德的产品内贸易情况进行略论,还想找出一条与欧洲发达国家互利互益的发展道路及应在贸易往来中应注意到的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关键词】:产品内贸易 中国 德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52.7;F223
【目录】: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一、导论8-11

(一)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8-9

1. 选题依据8

2. 本文的写作目的8

3. 本文的意义8-9

(二) 探讨内容、探讨措施及结构安排9-10

1. 探讨内容9

2. 探讨措施9

3. 结构安排9-10

(三) 创新及不足之处10-11

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0

2. 本文可能的不足之处10-11

二、产品内贸易文献综述及理论略论11-20

(一) 产品内贸易的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1-12

1. 产品内贸易的界定11

2. 产品内贸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1-12

(二) 产品贸易理论的形成路径及主要内容12-15

(三) 产品内贸易主要测算措施15-18

1. 常见的产品内贸易测算措施15-17

2. 投入产出法17-18

(四) 产品内贸易对经济作用的探讨18-20

三、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近况20-27

(一) 中国外贸30 年的增长历史结构略论20-23

1.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特征和经济贡献20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情况20-21

3.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21-23

(二) 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特点23-27

四、中国与德国产品内贸易水平略论27-35

(一) 中德产品内贸易水平测算----基于投入--产出法27-30

1. 投入—产出法的原理及特征27

2. 投入产出法的测算过程27-30

3. 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测算及略论30

(二) 产品内贸易的作用因素略论30-35

1. 比较优势与产品内贸易30-32

2. 规模经济与产品内贸易32-33

3. 交易成本与产品内贸易33-34

4. 其它方面作用34-35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35-39

(一) 结论35

(二) 政策建议35-39

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