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国于上世纪70年代在刑事诉讼中引入了协商制度,但该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仅仅以非正式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德国立法者试图通过立法来加强对非正式协商制度的规制,使协商制度有明确的法学依据可循。最终于2017年8月正式通过了对于协商制度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本文从德国协商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结合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相关判例及联邦议院对于刑事诉讼法的最新的立法修正案,来阐释协商制度在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运作模式及相关程序性规定,并从功能比较的视角出发,比较了德国的协商制度与美国的辩诉交易,以期为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协商制度在德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协商制度概念进行限定,将其限定在判决协商,而不包括起诉协商。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协商制度在德国的源起和发展,重点略论源起和发展背后的社会成因以及协商制度中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要求。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结合德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相关判例和法典评论来略论协商制度的立法规制和具体的规定。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协商制度在德国的一些理论争议,包括对刑事司法准则的冲击和在协商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争论点,并对协商制度在德国的未来趋势作出展望。
第五部分将德国的协商制度与美国的辩诉交易以比较法上之功能比较的视角作出对比。
第六部分论及协商制度与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形势政策和刑事司法的关系。
第七部分结合德国刑事诉讼中协商制度的立法经验来论述其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借鉴意义,重点阐述了协商制度与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对接的可能性。
最后得出本文结论。
【关键词】:协商制度 判决协商 辩诉交易 协商性司法
摘要4-6 ABSTRACT6-10 导言10-12 第一章 协商制度的源起和发展12-19 第一节 协商制度源起和发展的大事年表12-14 第二节 协商制度源起和发展之社会成因略论14-19 一、沉重的司法负担14-17 二、协商的利益驱动17-19 第二章 协商制度的相关规定19-25 第一节 协商制度的立法概况19-20 一、协商制度的基本准则19 二、协商制度在德国的立法体例19-20 第二节 协商制度的具体规定20-25 一、可协商的对象案件20-21 二、协商适用时间21 三、协商前提和协商程序的启动权21-22 四、可协商的事项范围22 五、协商的成立22-23 六、确保协商过程透明化23 七、协商失败的后果23-24 八、协商的救济机制24-25 第三章 协商制度未尽的相关话题25-33 第一节 协商制度对审判准则的冲击25-27 一、公正审判准则25 二、平等对待准则25-26 三、听审准则26 四、查明事实真相准则26-27 第二节 协商制度对证据准则的冲击27-28 一、疑罪从无准则27 二、不自证己罪准则27-28 第三节 协商实践中的相关争论28-31 一、协商过程中的强迫28-29 二、协商案件中的被害人的同意29-30 三、完全排除被告人放弃上诉的行为--过于家长式的做法30-31 第四节 德国协商制度的未来展望31-33 第四章 协商制度的特色及与美国辩诉交易的比较33-37 第一节 诉讼制度33-34 第二节 适用范围34-35 第三节 协商主体35 第四节 自白与有罪答辩35-36 第五节 宽大量刑的幅度36-37 第五章 协商制度与中国刑事司法37-44 第一节 我国刑事司法的近况解读37-39 第二节 协商制度与我国刑事政策39-41 一、协商制度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契合39-40 二、协商制度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完善40-41 第三节 协商制度与刑事和解41-44 一、协商制度与刑事和解的共识41 二、协商制度与刑事和解的异同41-44 第六章 协商性司法在我国的建构44-51 第一节 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体现44-46 一、证据开示试点44 二、简易程序44-45 三、被告人认罪为前提的普通程序简化审45 四、中国辩诉交易第一案45-46 五、认罪轻案程序试点46 第二节 协商性司法在我国的建构46-51 一、协商性司法的理念47 二、协商性司法的政策47 三、协商性司法的制度47-51 结论51-52 附录1:德国刑事案件数量(1963-2017)52-53 附录2:1991-2017 联邦法院案件数量的变化53-57 附录3:联邦最高法院涉及协商的案件分类57-62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