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开始,德国统计局发布的各项指标都在不断向人们发出经济回暖的信号。由于出口工业的强劲势头,德国经济状况明显好于同处危机中的其他西方工业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专家在去年年底就曾表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德国正经历着一个典型的、由出口业带动的经济复苏期。
然而,法国经济部长克里斯蒂娜•拉杰德(Christine Lagarde)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德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是靠降低国内劳动力成本实现的,并希望德国可以加大进口力度。面对经济危机之后的长期贸易顺差,德国经济专家也发出了“物价下滑”、“通货紧缩”可能出现的警告。一时间,各个行业要求增加工资的呼声愈加强烈。德国经济探讨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所长米歇尔•胡特(Michael Hüther)在接受《法兰克福评论报》的采访时,了他对德国出口行业、工资水平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看法。
工业出口的成功是德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位于科隆的德国经济探讨所以其亲雇主、公司界人士的学术倾向而著称。当法兰克福左翼报纸《法兰克福评论报》质疑德国工业出口过剩现象时,经济探讨所所长胡特强调,德国工业出口的成功 “是德国经济繁荣的基础”,那些担心和质疑都是没有道理的。而这一观点与同属保守经济学派的德意志银行新上任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托马斯•麦尔(Thomas Mayer)的看法完全一致。
胡特认为,德国能这么快的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首先要归功于出口工业,而坚持发展出口业是一条毋庸置疑的正确道路。另外,出口业的繁荣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单纯地靠降低员工薪水来实现的。它的成功更多的是因为工业公司一直坚持推行“全球化模式”(Muster der Globalisierung)的结果。近些年来,德国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高附加值或高科技产品出口规模扩大,而这些货品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出口业的成功运作还要归功于它专业细分的运营模式:独具特色的商品和全方位的连带服务合理配套,实现全球化运营。而这种成功的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各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北威州的中小企业还保留着这一模式,“其实,他们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开采金属,然后运输、销售,而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产品质量的让人信任,运作服务的让人放心。”时至今天,这一运营模式成为了德国公司的特色,为他们在世界竞争中带来很好的声誉。 人均收入下降有着多方面因素 当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经济回暖的同时,不禁又在疑问,为什么出口业的兴旺发达并没有给德国人的收入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呢?恰恰相反,德国人均收入仍在不停下降。胡特认为,这个现象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实际上,德国人的平均薪水从1995年就开始下降了,特别是引入欧元之后,这并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结果。当初,德语毕业论文,欧元的引入几乎给欧盟成员国都带来了较低的实际利率,只有德国除外。因此,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保持竞争优势,国内市场不得不用节制薪水来平衡这个损失。事实上,经济危机中的德国公司已经在尽其所能去保证员工利益了。仅2017一年,德国公司就支出30亿欧元来推进“短时工政策”(Kurzarbeit),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经济危机中进行大规模裁员。 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国公司中,员工薪水其实也是一直在稳步增长的。胡特认为,德国人均收入下降和一直不断增加的移民人口有很大关系。“很多外来移民没有工作或是只是从事低收入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统计学意义上德国整体薪水发展滞缓的现象。”
提高薪水才是拯救国民经济的措施 在很多人都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而犯愁的时候,却有很多工会打出了“加薪”的标语。某些德国媒体甚至用“恬不知耻”来形容这一举动。然而,作为亲雇主的保守派经济学家,胡特却认为提高薪水是现时拯救国民经济的措施。“目前,全球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商品价格受到很大压力。处于这种状况中,公司一旦开始降薪,通货紧缩就在所难免。至少是在有能力的行业中,公司应当适当加薪。” 另外,胡特还强调,那种认为通过增加更多的洗碗工、园丁或者看门人职位就能推动德国经济向前的观点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我们必须使人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在教育领域投资。我们必须努力去实现更多的人拿更高的薪水。”胡特在采访中说,德语论文题目,德国需要的是“生产力的复兴”,提高研发的投入,资助优秀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失业人员在再就业市场上,必须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单单地把他们通过哈茨改革送向更低级的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