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网:《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路径》[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德语论文网:《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路径》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Ying Sh,i a very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Sino-German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notonly describes the friendship between Ying Shi and Hu Sh,i but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way of Zing Shi as a Germany-returned intellectual in comparison with Lu Xun as a Japan-returned and Hu Shi as a America-returned intellectual especially through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Heinrich Heines' works. Threemain contributions of the first book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ms translated by Ying Shiwere concluded: 1. The academic standards of the poems translations had been summarized; 2.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terature had been emphasized; 3. The na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translation works had been shown also clearly.

Key words:Ying Sh,i Hu Sh,i LuXu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ms, Sino-German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摘 要: 本文选择现代中德文化交流史被湮没的一位重要人物应时为个案,追溯其与胡适交谊,比较作为留日、留美、留德学人代表之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路径, 德语论文尤其肯定其开文学史先河的《德诗汉译》之功用,认为其贡献在于:一是提出学术译诗的标准;二是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三是体现译作的本土意识。

关键词: 应时;胡适;鲁迅;《德诗汉译》;中德文化交流史

应时其人也,是现代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不论其它,仅是那部开文学史先河的《德诗汉译》,就足以让后世缅怀不忘。可惜,这样一位人物的生平仍湮没风尘,待有心者之仔细查考。此处谨提出若干思路,供后来者参考。

一、胡适与应时的交谊
胡适曾记录参加军警督察长陈惟俭在烟霞洞设宴招待,说:“是日客中有应时和他的夫人;他们的女儿Al-ice〔艾丽斯〕年十二,儿子Victor〔维克托〕年九岁,皆极聪明可爱,能说德、法两国话,纯粹无疵。是日应女士在席上用法文作小诗。”〔1〕日记手稿本中还附有三张合影,记录了与同来诸客同游南高峰的情况,还包括何柏丞、李俊夫等。杭州烟霞洞是胡适常往之所,时在1923年6月,此时的胡适,名满天下,要处理的事甚多,譬如5月下旬与创造社诸君见面沟通、6月中旬与蔡元培商议北大校务等等。当然还有浙江省长张载阳也请吃饭〔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在一次社交场合见到应时。
应时是浙江吴兴人,曾于1907-1910年游学欧洲,先在英国,后到德国,既养病,也兼补习德文〔3〕。从胡适的记录来看,应时自己虽当于德国获学位;应夫人名应章肃,《德诗汉译》一书就是题献给她的“遗细君应章肃”(德文为MeinerGeliebten Frau Changsuh Ying)〔4〕。此人在历史上声名不彰,但就德语文学汉译史而言,却首开风气,值得重估其历史地位。1914年,应时出版《德诗汉译》(1914年1月由浙江印刷企业出版),这是第一部译自德语的作品。当时应时是苏杭地区一名普通的语言教师,后进入法学之途〔5〕。
不知这种应酬场合,应时与胡适会聊些什么,按理二者当不无共同语言。因为二者再加上留日归来的鲁迅,乃是民初之际不约而同向国内译介海涅的“三驾马车”。作为德国一代诗杰的海涅(Heinrich Heine, 1787-1856),其作用自然甚大。译介海涅亦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显学,前有辜鸿铭、后有郭沫若。在此前,辜鸿铭也已摘引而译。1920年代担任北大德文系教授的欧尔克与辜鸿铭有所交往,有一次两者谈话,辜谓海涅乃德国最伟大之诗人,引起欧氏的不满,称:“您不至于将一个中国的犹太人看作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吧?”〔6〕但恰恰是在1913年前后中国文化史上三道主要留学脉络人物都竞相译介,而且时间相当集中,其原因究竟何在?

二、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路径
胡适曾于留美时代译海涅之诗《松》(Ein Fichtenbaum steht einsam):
高松岑寂羌无欢,独立塞北之寒山。
冰雪蔽体光漫漫,相思之梦来无端。
梦中东国之芭蕉,火云千里石欲焦。
脉脉无言影寂寥,欲往从之道路遥。〔7〕
Ein Fichtenbaum steht einsam
Im Norden aufkahlerH h’.
Ihn schlafert; mitweiβerDecke
Umhüllen ihn Eis und Schnee.
Er traumt von einerPalme,
Die, fern im Morgenland,
Einsam und schweigend trauert
AufbrennenderFelsenwand.〔8〕
胡适解释译此诗的原因时说:“信笔译之,以寄我友。”可为什么不选它诗呢?想来还是胡在留美寂寥之际,得见海涅之诗,颇能切中自家客居异乡心境之故。所谓“高松苦寒,诗人自况;南国芭蕉,以喻所思;冰雪火云,以喻险阻,颇类似吾国比兴之旨,而其一种温柔忠厚之情,自然流露纸上。”〔9〕可见出译者对此诗的欣赏所在。不过胡适粗通德文,此处所据为英文本的可能性居多,故误读难免,比较典型的,就是将“棕榈”(Palme)做了“芭蕉”。汉译表面上是七律形式,实则不然。前四句押一韵,后四句又押一韵,倒也在法度中存自由。
无独有偶,鲁迅在留日时代亦译海涅诗两首(一般认为在1906年):
余泪泛澜兮繁花,余声悱 兮莺歌。少女子兮,使君心其爱余,欲将捧繁花而献之。流莺鸣其嘤嘤兮,旁吾欢之(四不×;这个字是上半部“四”下半部“不”)
(四思×,这个字是上半部“四”下半部“思”)。〔10〕
Ausmeinen Tranen sprieβen
Viel blühende Blumen hervor,
Undmeine Seufzerwerden
Ein Nachtigallenchor.
Und wenn dumich liebhast, Kindchen,
Schenk ich dir die Blumen al,l
Und vor deinem Fenster soll klingen
Das Lied derNachtigal.l〔11〕
眸子青地丁,辅颊红蔷薇,百合皎洁细君柔荑。
吁嗟芳馨兮故如昨,奈君心兮早摇落。〔12〕
Die blauen Veilchen der ugelein,
Die roten Rosen derWangelein,
Dieweiβen Lilien derHandchen klein,
Die blühen und blühen noch immerfort,
Und nur d,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