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论文网:《德语文体学理论培养及翻译训练的有效结合》[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外语论文网:《德语文体学理论培养及翻译训练的有效结合》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of German project-teaching,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tylistics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with translation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of Germen practical writing. That demand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erms of stylistics, but also the stylistic awareness as well as basic knowledge of stylistics, especi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Germen for the stylistic appropriateness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project-teaching;practical writing;stylistic awareness;stylistic knowledge

摘 要: 在德语项目教学的探讨中,德语运用文翻译教学应重视文体学理论培养及翻译训练有效结合的问题。德语论文这就要求不仅应强化文体学理论方面的指导功能,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还应具体地掌握一些文体知识,特别是中德运用文可比较方面的文体知识,从而使中德运用文的互译能够适应文体特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 项目教学; 运用文; 文体意识; 文体知识

(一)
德语运用文教学中文体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因为运用文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讲究文体。文不对体将失去这类文章的功能与影响,甚至产生相反的消极影响。但如果仅仅是具体地、单个地介绍运用文的文体要求,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加强文体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将其纳入德语项目教学的内容更不失为一个重要的举措。
基本的文体意识欠缺是德语运用文教学必须首先克服的障碍。对于文体意识欠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如德语学习者从语言的入门到运用的时间很短,在听、说、阅读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后所剩时间无几,无暇顾及文体学方面的内容。除这种客观原因之外,主观上的偏差应是更根本的原因,即只重视语句而忽略篇章。将一篇文章中的词汇、语法疏理清晰,并把大意贯通是教授者和学习者都早已熟悉的方式,不仅外语学习,即使在母语学习中文体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十分欠缺的。
对篇章整体的把握与比较,对篇章的性质、影响与特征的略论,对语法、词汇、句式结构的应用与篇章的关系等问题无所理会,文体意识自然就十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如直接应用文体学的理论于运用文的实践中定然会立足不稳。因此,德语运用文教学应先要树立基本的文体意识。
首先,区别语言学习与篇章学习的不同。在人际交流中,信息交流有口语交流和文字交流两种基本形式,两者都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尽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与德国都呈现出缩小这两种交流形式差别的倾向,即尽可能将书面文字交流的形式靠近口语交流的倾向,但是两者的差别仍然是普遍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书面文字交流没有口语交流那种环境的陪衬、具体气氛的烘托和各种辅助语言(如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的支持,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就较口语语言要求更高。
但在学习语言一般性规律(常规用法)时不需着意区分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久而久之,一般性语言学习替代或完全掩盖了最具书面语言特征的篇章学习,故而会说不会写的现象就随之产生。实际上,无论学习写作还是学习翻译,篇章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习是篇章学习的基础,篇章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提高(或实际运用)。只有在篇章的总体把握中才能发现具体的作者针对具体的对象采用的表达独特的思想感情的方式。这种语言应用必有其常规性才能使相应的读者群都能读懂,同时也必有其独特性才能表达其独特的思想感情。篇章学习的实质就是文体特征的把握。正确地把握文体特征关于掌握语言的规范性及独特的表现力,达到翻译的信、达、雅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区别写作与翻译的不同。写作,特别是运用文写作必须在掌握文体特征的条件下才能成功地遣词达意,如悼文不能写成颂文,启事不能写成通知,说明书不能写成广告,公文不能写成私函等。所以,写作必须以适应文体为基本准则。但写作者是主动地适应文体,而翻译则是被动地适应文体。因为写作者可以在文体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形成既符合文体又有其独特风格的文章,而译者准则上不可以自由发挥,既要符合文体特征的要求,又要反映出作者的独特风格,所以译者不但要客观上适应文体特征,还要主观上适应作者的思想风格。
当然,关于运用文来说大多数作者只是注重其实用效果而没有主观风格,这仍然要求译者既要适应原作的文体习惯,也要照顾读者的文体习惯。换句话说,运用文的翻译在通常情况下虽然免去了把握作者独特风格之劳,但必须掌握原作文体与母语文体的要求,这样才能进行成功地转换,搭建完美的沟通之桥。
第三,区别运用文与文学的不同,也可称为文章与文学的不同。以是否有文学色彩--—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作为判断一切文章的标准乃是误导。创作性的文学与运用性的文章是两大基本文体,不论是写作或是翻译,这两种基本文体不能混淆。文学那种将主题蕴于形象的构思着力进行刻画、形容、夸张的写作措施和讲究故事情节,以情动人的效果追求在运用性文章写作中均不适用。运用文讲究主题明确,材料充实,结构模式化,语言以说明、叙述、议论为主,多用套语,以事理晓人,没有或极少情感色彩。
除了文学与文章种种文体形式上的差别应充分注意外,更深入的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文学性作为判断一切文章标准的作法会形成以自我感受为主体的思维模式,因而即使在叙述一件客观事件,其视角也往往是主观色彩浓厚。以客观略论的态度,以事件固有的逻辑特征为据,代集体、机关、领导等立言达意是运用文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运用文文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只有在思想意识中牢牢地把握住运用文这个基本特征,运用文的文体知识才能被得当地灵活应用,使文章适得其用。
总之,加强文体意识的基础是篇章学习。篇章学习基于语言学习,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学习。篇章学习要区分文学性篇章及文章性篇章,同时还要了解写作与翻译的不同要求等。
当然,这仅仅是透过运用文翻译这个角度来看待文体学,要掌握文体学的理论及实践等诸方面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树立了文体意识,只要能自觉地从文体学的高度来看各种类型的运用性文章,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