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中的电影媒体运用与跨文化能力之培养[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
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电影媒体具有融声音与图像为一体之特点,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正确选择以及应用电影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通过借助于电影这一多样性的信息渠道,还能更好地学习目的语,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相关国情。此外,学生通过对文化异同的自我反思,还能提高对异域文化及自身文化的了解。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电影;跨文化能力 一、德语课堂中的电影媒体与跨文化学习之关系 电影作为一种集合了图像及声音的学习材料,是德语视听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电影通常会包含多个文化主题,体现不同的文化维度及价值观。电影在跨文化学习中的功能除了有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为目的的“视听培养”之外,还包括对受众进行“人格塑造”,“电影教学能够引导观众从自身出发,略论个人优缺点,反思主体个性”。在电影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隐藏其后的文化因素在受众情感层面所造成的作用。一部电影,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甚至布景中的一幅图片均引起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进而认知自我。 结合了跨文化学习的电影媒体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故事内容及情节层面”和“电影艺术美学架构层面”。就第一个层面而言,作为电影受众,学生通过观察动感的有声画面,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内容。在课堂中应用电影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促进他们的“听、看、说及理解”的能力,即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加工处理并且理解信息的能力。电影常常能营造“交互语用语境”,即将语言行为运用设定在具体的场景对话中,比如,打招呼,打电话等,学生能够拓展自身词汇量,即使在理解电影对白遇到困难,也能通过角色的表情姿态等非语言因素猜测大致含义来弥补理解缺陷。 为了实现跨文化能力培养最优化,电影媒体教学中的第二个层次,即“电影艺术美学架构层面”。在课堂实践中需考虑到“电影是一个符号的综合体”,它的符号如摄像角度、剪辑、镜头、配音等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略论,而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而这个层面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正如Gabor所言,“电影略论的过程锻炼了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因素。”学生可从电影美学角度,解读略论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摄影角度等电影语言,借助于此提高跨文化能力。 就课堂实践措施而言主要应用于观看前、观看中、观看后三个阶段。在观看前可让学生提出设想,可给出关键词对主题有一定限制;在观看中,仅用电影片段,适当处理画面声音,如让学生做对白笔录或看无声画面,将一些多选题、连线题、猜谜题应用其中;而在观看后,可通过续接电影、转换视角叙述故事等练习进行课堂讨论。 二、电影《假日》简介 电影《假日》是由导演托马斯·阿斯兰(Thomas Arslan)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其描述了一个家庭中成员个体间的冲突。 劳拉的母亲安娜与继父罗伯特及她同母异父的弟弟马克思生活在乌克马克的一个农庄中。劳拉与丈夫保罗带着孩子们到乡下母亲家度假,她与保罗的婚姻由于婚外恋已岌岌可危。安娜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放弃了职业,并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前夫。在生日聚会上,她没有告知任何人就邀请前夫前来,他前夫最终没有出现,大家不欢而散。整个假日中,每个人都陷入了背叛与争吵中。最终,在安娜母亲的葬礼之后,随着保罗的不告而别,整个家庭分崩离析。 三、德语课堂中的电影媒体应用与跨文化学习:以电影《假日》为例 (一)电影主题设定 1.集体家庭观。整部电影中许多家庭场景会引起观众的质疑及深思,因而可将家庭、爱情、亲情等话题引入课堂,与学生共同研讨不同文化圈中,家庭内的人际关系等问题。但不是每个角色都被能阐释为某个文化圈内的代表特征。重要的是,教师应对学生产生的“陌生感”有敏感度,使学生接触不同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客观地看待如“尊老爱幼”,“孝道”等中国文化观念。 2.社会阶层与角色分工。该影片围绕市民阶层而展开,展现了德国农村的生活近况,比较了同一社会阶层个体的角色及定位,戏剧性地表达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反差。影片所描绘的角色拥有各自的生活,因为工作、家庭种种原因放弃原本的爱好和梦想。导演塑造了许多在男性面前强势、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而这可使观众思考自身文化中的社会角色及责任。 (二)电影教学实例 下面以德语电影《假日》为例,论述教师如何在德语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影媒体进行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内容情节层面。通常可以多维度地从“谁、于何时、在哪里、为什么、做了什么”作为引导性问题,提出例如“你们认为这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怎样”,“怎么评价其中的母女(父子等)关系”,“你们认同(某一角色)的观点(行为)吗?”、“在我们国家,这种现象很普遍吗?”等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发现文化异同,进行文化反思。如果能够利用电影媒体特点,灵活应用声音、图像甚至是字幕,德语毕业论文,更能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例如,在播放送中文译名丈夫送她生日礼物的无声画面后,可要求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两人并猜测两者之间关系。这个练习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因为即使集中观察电影的视觉因素,两人的漠然始终让人难以猜测出是夫妻正在进行正常谈话。除此之外,可将劳拉初到家的场景直接以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图片描述并编写一段对话。内容大致为:劳拉抱着安娜,保罗拎着行李站在右边。大多数学生会写下“你最近怎样?”、“一路上顺利吗?”这样的问候。然而,电影中劳拉并没有问候她母亲,只是回答了一句“路上很累,头很疼”,这无疑又描画出在本土文化中的“另类”行为。单从电影的内容层面出发,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年龄层的成员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及与人相处时的态度。该片将家庭成员间的独立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儿女平等地与父母交流,不存在着“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对父母的观点进行评价批判,这众多场景都能激发受众对“家庭”这一概念进行研讨。 2.艺术美学层面。电影的美学架构略论在激发电影受众兴趣及情感的同时,还能深化电影主题的表达,加强受众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对拍摄手法的略论也不可或缺,由于拍摄角度、画面移动功能不同,对主体对象的刻画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德语论文,可以截取五个场景尝试电影略论,这些场景描述的都是中文译名两个孩子独自在玩耍。应用近景拍摄,背景只有夏日里昆虫发出的叫声,没有任何对白,这种拍摄手法无疑着重了角色的孤独感。电影插曲、背景音乐作为美学评论的重要因素也能为电影教学提供发展空间。德国电影《假日》中出奇地融入了大量东方音乐,其和谐完美给人无限遐想,渲染了乌克马克风景的美丽。还可以略论《假日》的电影海报,上面只有一张长椅,背景是葱绿的自然风光,图片上方是标题《假日》。可以要求学生大胆推测电影内容。学生容易联想到“在大自然中度假”、“去野外度假”。其实电影其实描述的是“没有人的假日”,这种反差又会导致对主题的进一步思考。 结 语 电影媒体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获取内容信息,还在于解析不同文化圈内的价值观或者文化理念。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为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维度提供了具体的视觉化素材。 电影由于其艺术表达手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社会现实,故而不意味着电影传达的信息能当做某文化现象的典型范本,单纯将某些个别行为普遍化进而导致文化偏见的产生。而在应用电影媒体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提高学生面对陌生文化或者文化冲突时的应对能力。在了解导致文化异同的社会因素等同时,能够接纳不同文化现象,基于自身价值观进行反思。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