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高年级德语课程建设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改革出发,略论了我国当前独立院校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大学德语讲解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课程建设意见,培育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培养运用性人才,使高等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细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独立学院;运用型人才;课程改革;双元制教育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问题以及困难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了人力以及物力等教学资源的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帮助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对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独立两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以及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专业优势明显,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度高。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名牌效应,吸收母体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共享母体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公办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独立学院从享受同母体一致的学历文凭到颁发独立学院学历证书,母体品牌优势逐渐丧失。许多富裕家庭选择让子女出国留学。而与此同时,更多的民办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选择与公司相联系,定岗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强,成为独立学院毕业学生在选择就业时遇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独立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生源减少与生存空间挤压。
  二、德国教育培训经验
  近几年,就业市场"招工难、就业难",这看似矛盾的结构性"用工荒"现象,凸显了国内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而在德国,超过六成年轻人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很少出现公司"用工荒"和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其秘诀之一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所谓的"双元",一元在学校,一元在公司。学校和公司完美结合,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供良好保障。一般来讲,德国人初中毕业后,即16岁左右就可申请参加职业培训,不过也有很多高中毕业生放弃申请大学,而是参加职业培训,参加职业培训的学生并不是直接到职业学校报名,德语论文网站,而是先找公司。他们首先找到招收学徒的公司,与公司签订培训合同,再到当地职业学校报名。
  职业培训时间依专业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是2年到3年半不等,学生每周花一至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三至四天在公司里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有时也会按星期"倒班",例如一周在学校,一周在公司,这些都依培训合同而定。
  职业学校多由地方政府设立,负责教授学徒理论知识,不过,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学习数学、德语、社会学等基础课程,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技术,还包括提高学生个人管理、社交、解决问题、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而公司在职业教育中充当主导力量。他们负责提供培训岗位,并为学徒提供一定补贴,补贴金额通常为正式员工薪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培训结束后,学徒通过考试可获得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技工证书。"双元制"培训结束,就职开始。
  三、培养运用性人才
  针对当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独立学院特点,培育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是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培养运用性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
  1、师资队伍是培养运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证
  针对我国的国情让每一位在校学生与公司相联系,难度是非常大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窗口,这就要求老师即能讲理论知识,又能懂实践,要上得了课堂,也进得了公司。学院一方面应为自有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让老师积累职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在教学中引进一些资历高,经验足的商界人士走进学校,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充实实践知识。使得课堂教学不仅是停留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公司要求,培养有竞争力的学生。
  2、课程建设是培养运用性人才发展的方向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帮助学生在再次深造和职场工作方面都是极为有利的。以我 系为例,在针对德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即将面对就业,再深造的境况,我院一直在重视培养学生德语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兼顾一些基础经济,商务专业知识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与经济系,管理系合作,为学生在学习经济方面知识提供足够的中文知识储备。我系在大三,大四的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核心课程,这当中包含的课程有德语国家概况,文学选读,语言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另外一类是专业延展课程,主要是经济类课程,例如:经济学原理,外贸德语,市场营销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有684学时,专业延展课程有450学时,要求学生在三到四学期完成。这关于那些即将面对就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负担。若培养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就可以使学生能依据自身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学习。
  结合德国的成功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量身打造的课程,已成为我系新一步的教育计划。具体办法是专业方向划分制度:把学生分为经济类方向和语言文学方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期末选择专业方向,从第五学期开始,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就会有所不同。在 统一的基础课程外,学生可根据兴趣选取选修课程。
  长期来,语言学在国内德语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总课时量偏少。而在德国,语言学作为基础必修学科,与文学、翻译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学科方向并重,甚至有过之。所以无论学生选择哪个专业方向,语言学都应是必修学科。例如作为经济类方向的学生,需要修满一学期,但作为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需要修满三个学期,深入的了解语言学知识,是学好德语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今后考研或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准备就业或者出国深造经济方向的学生,设了一整套的德语经济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经济德语,公司管理概述等课程,为学生在经济专业方面贮备充足的单词量,以及普及对经济课程概况的初步了解,使学生适应从语言学习过渡到语言的实践运用;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市场营销,外贸德语,商务信函等一系列专业经济课程,以达到为学生丰富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目的。在大四学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专业经济知识的课程,例如公司管理,国民经济,会计核算等。给学生提供更大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课,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
  3、教学措施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重要工具
  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从而建立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教材选用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基础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直接引用德国原版资料,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中国专业教材不足,因此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德语原版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整合或拓展,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5、课程的评分标准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质量保证
  在经济课程学习中,笔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很多课堂练习,小组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学生的评分应来自两方面。平时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中可根据平时出勤,小组作业,个人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考试也可根据课程要求有口试,德语论文,笔试以及完成项目为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 Models of Teaching[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72.
  [2]王良秋.对于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3]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探讨,2001,(12).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侯超(1982.10-),女,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