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之外,中德差距有多远[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令人瞩目,但是这些快速增长的数据绝对不应该被用来夸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作用力。与世界大国不同的是,中国没有而且暂时还不能利用投资、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主要工业的控制在世界市场的某些领域里施加决定性作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5月初,即将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先生了《中国独特的新经济现象》。专文预言,中国的经济规模到2030年时将是美国的2.5倍。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预言,只是近两年这种振奋人心的预言似乎太多了些。我信手就可以拈来无数中外对于中国已经如何强大的断言或预言,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17年的“高科技指数”就得出惊人的结论: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的科技总体实力已经远远将“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甩在身后,甚至已超越德国和日本,直逼美国。也有人信心异常膨胀:中国很快会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两超之一……
  我愿意更多地听到这种预言,但又不愿过多地听到这些预言。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德国,我不能不清醒地切身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半年工资买辆VOLVO
  
  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在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之后,的确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变,主要体现在其GDP超越德国已是指日可待的现实。如果没有持续升值的欧元的作用,中国在今明两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甚至也已是无人怀疑的事实。但衡量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并非只是GDP和那些冰冷的统计数据,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因素。
  回顾前段时间拉萨3・14事件期间,以德国某些媒体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近乎歇斯底里般的攻击,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些一贯奉客观、真实为新闻生命的媒体到底怎么了?冷静思考,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的歧见之外,对中国崛起的恐慌心理也是导致其表现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德国人大可不必这样紧张和恐慌,而国人也大可不必如此早地便登泰山而小天下。虽不敢妄言孰强孰弱,德语论文,但两者在各个领域的异同还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异同对中国而言,恐非朝夕所能弥补。
  今年年初重新回到德国,安顿下来之后,首要的事情除了为两岁的儿子物色合适的幼儿园之外,就是抓紧时间买辆车――在德国没有车就像没有腿一样。在网上搜了若干天之后,总算确定下来:买辆2017款的VOLVO(沃尔沃)。经过几次与经销商的商谈、预订等所有手续,前几天总算把车开回了家。虽然是贷款买的,但我并不发愁,没有国内“房奴”或“车奴”那样沉重的压力。这辆车若放在国内,恐怕40万人民币也拿不下来,但我只花了近1.8万欧元,怎么算也只相当于20万左右人民币,即使不贷款,也不过是半年的工资。但不敢想象,若在国内,一年可以挣20万,半年能挣出一辆车出来吗?
  
  政府首要目标:保障居民住房
  
  我所处的柏林,尽管是德国首都,但它与其他东部地区都属于德国比较穷的地方,其收入水平仅相当于西部的34%。我曾跟在街边值勤的警察聊天,问他们为什么还没有换新式的警服。警察撇撇嘴:柏林穷啊,没钱!但即便如此,柏林男性的月平均收入也高达2652欧元,女性稍差,为2138欧元。也就是说,相当于北京市人均收入的10倍。
  
  收入如此,其日常支出呢?
  除了车辆之外,我们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了。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更是如此。北京三环之内的均价恐怕都在1.5万元人民币以上了,而且这几年每月都在上涨,近期上涨的势头才稍缓。而德国呢?其普通住房的均价为1000至2000欧元,相当于1.1万至2.2万人民币,与北京相似。德国家庭平均净资产已达20万欧元。而且在过去10年里,德国物价平均每年涨幅2%,而房价每年仅上涨1%,扣除物价因素,德国房价实际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缩水。
  德国政府严格控制房价,政府不规定房地产价格,开发商说了也不算,房地产价格取决于独立的评估机构。房地产评估主要分为独立的私人评估专家和公共评估机构两类,前者对其评估结果负责30年,对评估中的错误要承担法学责任。后者则是遍布各地的房地产“公共评估委员会”,其最重要的职责是使地方房地产市场对公民、房地产专家和评估师保持透明性和公开性。
  除了房价,德国对房租价格,也有严格的规定,政府市政部门、房东与房客协会、房屋租赁介绍所等机构共同制定该地区不同房屋类型“房租合理价格表”。如房东的房租超过“合理房租”20%,就构成违法行为;超过50%就构成犯罪行为,须在牢狱里待上至少3年。前两年曾有一些国际上的炒房团来德国试图捞一把,结果在德国严控的房价面前铩羽而归。
  在德国,保障居民住房是联邦政府首要政策目标之一,这也是德国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而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和自己的所谓政绩,放任开发商任意抬高房价,使许多中国居民望房兴叹。
  依据法学消除暴利,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百姓安居乐业。德国在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做法颇值得我们借鉴。
  
  急诊报销包括“打的费”
  在民生方面,除了住房就是医疗保险、教育等问题了。这些年,这些问题在中国既是百姓反映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多,也是政府工作的中心问题。但在德国,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很少被人提及,除了前两年在讨论对有关制度进行改革的时候。
  德国目前全国人口已达8300万左右,其中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就高达7000万人。法定医疗保险的平均费率约为投保人税前收入的14.25%,由雇主、雇员双方各承担一半。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遵循“免费联动保险准则”。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主要收入者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那么孩子将跟随其名下,免费享受医疗保险。如果父母都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则可在孩子出生时任意选择父亲或母亲所在的保险企业。准则上,一个家庭的孩子在18岁之前可以享受免费联动保险,最长可以延到25岁,而且如果一个孩子因残疾或智障而生活不能自理,他可以终身享受家庭联动保险。
  德国的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如果投保人看急诊,他的打的费也可以在保险企业报销。如果投保人是个酒鬼,且有本事让医生把酒都当成药引子开在处方上,那么,保险企业也不得不如数报销。
  即便病人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在德国,也绝无可能出现因医疗费不够而就医被拒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如有医疗单位或医生犯了这等错误,则面临被终身禁止行医的风险。
  在中国,目前百姓的消费重点还停留在日常吃喝上,今年以来物价的迅猛上涨让许多家庭颇有承受不了的感觉,其他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也占去了家庭开支的很大部分。而在德国呢?则早已超越了为吃喝发愁的阶段,其家庭开支的大头,主要体现在缴纳保险费、房租和旅游度假上。毕竟德国日常消费品的物价低廉得与其收入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德国的假期之多让初来乍到的外乡人瞠目结舌,而且各个州的假期还有所不同。拿学生来说吧,每年有160多天在放假。我儿子刚上幼儿园没几天,就三天两头放假,闹得我都发愁该如何安置小家伙。德国人对假期非常重视,我迄今还没听说有人为了加班费而放弃休假(当然德国人的假期都是带薪的),就连国家领导人,即使发生了天大的事情,该休假也还是休假,哪怕在休假地处理紧急公务。德国人攒钱不是为了买房,不是为了儿女,就是为了能够到自己心仪的地方去度假。有些失业者甚至省出救济金也要到中国这样的地方逛一圈,否则好像白来世上走一圈似的。很多家庭提前一年就做好计划,订好机票及旅馆,然后是漫长的等待……

  
  “MADEINGERMANY”内涵深刻
  德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复杂感情,也体现在对中国商品的态度上,简单地说就是“爱恨交加”。所谓爱,因为中国的商品丰富多样,且价格低廉,让德国人的整体开销降了下来;所谓恨,因为中国的商品冲击了德国的市场,让一些德国同行嫉恨不已,而且也间接地作用了他们的就业率。当然这只是德国人的想法,实际上,中国的产品至少迄今为止还远未对德国的产业形成竞争和威胁,中国的产品大多数还停留在低端和初级产品上。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进出口第一大国,虽然中国即将把德国赶下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宝座,但要知道,在我们的出口产品中,有相当部分是外资公司生产的。真正在高科技产业中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是很多,尤其是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在中国的城市乡村行驶的名牌汽车五花八门,也许它们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一汽、二汽、上汽……可归根结底,大众、宝马、奥迪等等,不都属于德国人吗?就算冲过重重关卡进入了德国商场,但多数中国产品也还是被商家置于最廉价和低级的产品之列。原因很简单:不是品牌产品,质量、工艺粗糙,难入人眼。中国某位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说的话颇让人深思:中国即使卖了1亿件衬衫,又怎敌得过人家卖一架波音飞机?!
  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令人瞩目,但是这些快速增长的数据绝对不应该被用来夸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作用力。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只是主要体现在它的进口市场和国内工业吸收外国投资上。它的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投资和自身廉价的劳动力(近期随着《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人力成本随之上升,很快就有韩国等国的公司不堪成本重负而从中国抽资)。与世界大国不同的是,中国没有而且暂时还不能利用投资、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主要工业的控制在世界市场的某些领域里施加决定性作用。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与其说靠的是通过高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不如说靠的是资源的使用。除非中国能掌握并且利用高技术,否则目前的这种经济推动力将会失去动力。中国经济的领航人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比如,中国的大飞机建设工程已经在上海启动,尽管中国的“大飞机”概念与西方相比还是差了至少一个档次。
  比较了中德文化异同之后,我相信中国很快会在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赶上德国。为什么这样说呢?
  德意志民族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他们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并引以为豪。事实上,精确而合理的种种安排总是能让德国社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稳步前进。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准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近况、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与德国经典的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既是德国人的优点,也是其与生俱来的缺点。刚来德国的时候,我每每(删)惊异地发现德国人的安于近况。比如德国人的家用电器都有着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历史,有些还在使用着一些“古董”。我去年在北京买的一款手机,在周围的德国朋友眼里惊为天物,大多数店里都没见到踪影。而我的可爱的同胞呢?不管文化层次有多大异同,几乎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攀比心理。哪怕再穷,也不能落于人后。攀比心理在许多人看来是种不健康的心理,但我以为,正是这种要强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消费市场,德语专业论文,说它是生产力恐怕也不为过。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的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家庭和个人的消费上。具体到公司,则固步自封,很少主动开发自己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而德国却恰恰相反。德国人的家庭和个人消费在我们眼里虽是落后于时代的,但其公司却在创新方面不遗余力。MADEINGERMANY(德国制造)在全球市场能够享有顶尖声誉,确实有其深刻的内涵。德国公司发展的一般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难度的、别人一时无法研制出来的产品;德国30%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
  
  素质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德国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让我联想起德国的教育理念。
  在德国学校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争相发言,这与中国学校的课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刚从北京转学到德国学校读书时起初很不习惯,再加上一开始语言尚未过关,所以在课堂上沉默寡言。但很快他就适应了这种课堂规则。因为德国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书面和平时在课堂上发言的情况来评判成绩。还有一个原因也使得学生们踊跃发言,这就是一个问题不像在中国学校那样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你的观点鲜明,叙述有逻辑和条理,同样可以得到高分。
  再从课程设置来看,以数学为例,同是小学二年级,当中国孩子在学习千位数的加减法和四则混合运算时,德国同龄学生尚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当德国中学十年级学生正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与之同龄的中国高一学生已学到了函数和立体几何。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看看德国中学生的课程设置,与我们中学的课程设置也有很大异同。
  德国中学将课程设置分归为三大类,即“语言文学艺术类”、“社会科学类”、“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类”,如语言文学艺术类包括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俄语、希腊语、英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以及美术、社会学、法学、音乐等等,儿子刚2岁上幼儿园就可以选择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幼儿园。
  在9门外国语中,一个学生往往可选学2~3门,且均能在中学阶段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他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家政学、计算机等都很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国内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应试教育的痕迹有多重。我们的中学毕业而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几个能经常和熟练地运用微积分或者函数的?而德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宽广的视野在中学甚至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就得到了开发,为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了极大的铺垫。德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才怪呢!
  中德的异同还表现在其他许许多多方面,比如,在德国虽然基本不存在城乡差别,但存在性别的异同之类。这些异同的存在既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也是不同文明和民族性格的体现。阐释这些异同,只是想说明:中国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中国的发展道路依然还很漫长……
  
  德国的物价:2017年5月
  瘦猪肉:4.99-5.99欧元/公斤
  五花肉:2.99-3.99欧元/公斤
  排骨:2.49-3.49欧元/公斤
  鸡蛋:0.99-1.29欧元/每盒(10个)
  牛奶(以升计算):0.65欧元
  苹果:1.99欧元/公斤
  大白菜:0.99-1.49欧元/公斤(根据季节不同)
  泰国香米:0.99-1.49欧元/公斤
  奔驰汽车:
  A型:1.5万到2万欧元/辆
  中高档车:2.5万-4万欧元/辆
  教育:免费。只是在近几年,大学才开始实行象征性的收费,每学期300到500欧元不等。
  宽带加固定电话每月包月:30欧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