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幼儿园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形式,家园合作程度,以及分班方式这六个方面的异同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德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对比探讨,为我国幼教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德国;幼儿园教育;对比探讨 [中图分类号] G511.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17)06-0040-03 一、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1.德国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准则》中称,保证一切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在一切教育机构里实行免费教育,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教育结构计划》中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系统,3-6岁的幼儿被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属于初等教育范围,其中5-6岁的幼儿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自此,不仅5岁以上的幼儿普遍入学,3-5岁幼儿入园率也迅速提高。① 2.中国 在中国幼儿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德语论文,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但是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幼儿教育“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因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入园率很低。据统计,2000年我国广大偏远山区,农村有50%-70%的幼儿得不到教育。② 2017年根据江西省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所获资料数据显示:江西安远农村入园率只有19.31%,寻乌只有18%,经济发展较好的丰城也只有46.4%。③ 二、教育理念的异同 1.德国 (1)幼教人员的教育理念 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影响,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①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②培养幼儿敢说,敢于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③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④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⑤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⑥培养幼儿熟悉各项生活规则,例如马路上的交通规则。④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家长的教育理念 “我很小,但我很快乐!”这是许多父母理想状态下的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父母更希望的是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应该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2.中国 在我国,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 (1)一些幼儿园的错误教育理念 有很多幼儿园依然“重智轻德”、“重智轻体”,把智育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多幼儿园开展特色教育对幼儿进行“专项训练”,德语论文题目,而很少关注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2)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依然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要求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些打着“神奇算法”、“双语教学”、“专项训练”的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成才,而很少注意幼儿生活得是否快乐。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异同 1.德国 (1)贴近自然的户外活动环境 在幼儿园,室外有土坪、草地、斜坡、树木,不规则地摆放着沙石、水管、木桩、板条、粗棒、轮胎,玩水的设施极其粗朴,玩沙的工具包括了各种自然物,大自然离孩子们是那么的近。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登梯,一点也不含糊。 (2)独具特色的室内环境 一是特色安静角。在德国的幼儿园教室里有一个独立的区域,这里被称作“安静角”或者心理调节室或休息区等。安静角是半开放和安全的,这里的设施比较简单,有小沙发、软垫和简单的玩具,诸如布娃娃和绒毛动物。3~6岁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头,也可以在里面与洋娃娃相拥,满足自己肌肤贴近的需求,幼儿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上课期间,如果哪个孩子想独处,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区域,老师不会干涉他,但老师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因为他的行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而关于孩子来说,当他们玩累了的时候可以通过独自游戏和休息使身体疲劳得到恢复,神经疲劳得到缓解;当他们由于失败、批评、纠纷乃至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时,也可以通过“躲”在这个地方的独处,得到排解。 二是被分隔的活动室。活动室都被以各种形式所分隔。最小的空间是为幼儿独处或一对一活动所设;较小的空间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小组群活动中,倾听他人和被他人倾听,使沟通更容易进行;较大的空间使幼儿在大组群的合作中,通过协商、竞争、比较等行为,获得许多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最大的空间往往在走廊或门厅,是整个校园的中心地带,各班各组的幼儿常在此自由交流,或在此集会。空间的分隔物灵活而多样,可以变化的矮柜、可以移动的屏风,可以放开和收拢的帐篷、可以随时拉开和关闭的布帘。 2.中国 (1)室外环境 为了孩子的安全,大大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场是塑胶的或者是水泥地。到处都是整齐而单调的。没有太多的幼儿活动器具,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像温室,一切都那样的人工化。 (2)室内 开放的空间,教室四周都摆满了橱柜。没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墙壁上除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没有其他的装饰。幼儿的玩具也多是类似积木,汽车、飞机模型之类。儿童早已玩腻了,对方在一个角落里,很少有人去问津。 孩子天生地就喜欢树林、池塘、草地、野花、小鸟,然而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儿童几乎接触不到这些,而人与自然是分不开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才能使其稚嫩的心灵得到抚慰和陶冶。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满足孩子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四、教学形式的异同 1.在德国教学主要是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到户外玩。关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如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2.在中国主要采用集体教学 我国的幼儿教育依然追求一种整齐划一。幼儿的一切活动依然采取集体进行的方式。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到的是那些极其优秀以及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因此,存在很多被忽视的儿童,他们由于长期不被关注而致使其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出自教师的指示,而不是他们的意愿,作用他们个性及其独特性的发展。同时,在一个备受束缚的环境中生活使得幼儿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快乐生活的权利。 五、家园合作程度的异同 1.德国非常重视家园合作 德国的相关法学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家长应有的权利有:(1)知道幼儿园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2)了解幼儿园的政策和计划并可对此作出作用;(3)保护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不受任何人剥夺和侵犯;(4)了解幼儿园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承担的责任。
家长的义务有:(1)保障子女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合适的教育;(2)为幼儿园教育其子女提供必要的条件;(3)与幼儿园合作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为了全方位实行家园合作,德国各幼儿园一般都设置有家园合作的机构,并且让家长参加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幼儿园都会与家长一起讨论制定本学期幼儿园工作计划。一般先由家长说出希望幼儿园开展些什么活动,然后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在日常活动中,只要是家长可以参加、愿意参加的,幼儿园总是持欢迎的态度,欢迎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幼儿园全班性的活动与全园性的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不仅是作为客人参加,更多是以活动实施者的身份参加。 2.中国的家园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国家长的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大多停留在被告知上,被告知多少就是多少,透明的程度取决于幼儿园;在整个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家长多以旁观者、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家长的观念里,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因此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孩子教好教坏都是幼儿园的责任,如果幼儿园有需要,家长会在幼儿园的指导下进行配合,很少有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也为了便于管理,常常大门紧闭,把其他人谢绝在门外。 六、分班方式的异同 1.在德国幼儿园内主要实行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混龄编班就是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不超过20人。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2.我国幼儿园主要实行同龄编班 同龄编班即是指把相差不超过12个月的幼儿安排到一个班集体内进行集体教学。我国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就是采用这种分班方式。同龄编班存在很多弊端,例如,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等等。我国很多幼教工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些幼儿园开始尝试性地实施“间断性”混龄教育(是指幼儿园每周有一至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将几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学习、运动和生活等活动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其理论和实践都还不成熟,因此实施混龄教育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注释 ①陶金玲:《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第11期,第31页 ②于会田等:《因地制宜,勤于探究――发展偏远山区,农村幼教事业有新路》,《早期教育》,1999年第7-8期,第4页 ③许志勇:《作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略论》,《学前教育探讨》,2001年第1期,第34-35页 ④小鲁:《德国幼儿教育面面观》,上海学前教育网:省略/Age06Public/SPEAuditing/PostPreview.aspx?view&ContentId=115085 参考文献 [1]佚名.德国的幼儿教育.世界教育信息[J].2002,1:24-26. [2]朱海霞.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J],2017(5). [3]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探讨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J],2017(3). [4]孙秀荣.德国的幼儿保教机构.早期教育[J],2000(9).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