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对象,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通过一定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德育措施,是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小学教学 德育培养
  
  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品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的高素质人才。
  
  (一)明确学习动机,培养价值观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将关系到他们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只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劲头才会更加十足。在这一点上,小学高低年级差距非常明显。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所接触的事物较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还是模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始产生了变化,善恶、是非的概念开始逐渐明确,开始思考“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等这些问题,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向性变得更清晰,学习的劲头更加十足。记得三年级一个学生在自己作文中这样写到:“看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的劳作,我心里很难受,不知我什么时候能让他们坐在家里不去劳作。”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已经学会了思考,产生了动机,尽管很朦胧,如果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他们看到父母每天辛勤劳作都是为了自己安心学习,现在只有安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将来更好适应社会,才是报答父母的最好办法,这样就会使他们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当然在引导学生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学习只是为报答父母,父母每天不出去工作就是幸福的狭隘误区,帮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使他们眼光更加长远。
  
  (二)参加实践,培养品质
  
  思想品德课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光荣的。然而,德语论文,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学习《劳动光荣》、《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这一系列课文后,笔者就安排了学生打扫校园卫生,打扫公共楼梯,冲洗厕所等。在打扫操场的活动中,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卫生、劳动习惯差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乱吃零食,吃了东西后还乱扔包装袋。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义愤填膺,一直在批评这些不文明的人,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要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蔓延,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讲卫生、爱劳动的宣传工作。同时,他们也发现周围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于是,学生自发地进行了卫生大监督行动,德语论文,在课间义务做好卫生督察工作,对不讲卫生,乱扔纸屑、塑料袋等物的学生及时让老师来处理,真正为热爱学校做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这样的效果是笔者没有预料到的。可见,活动的体验,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开展自我认识,培养公德
  
  自我概念是指对本人的自我认识,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和内容。在小学教学中认识学生的自我概念时,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现实自我是指学生从个人的理解出发,对自己实际学习潜能的认识;理解自我是对将来的或想象中的自我学习水平的期望;镜中自我则是从别人眼光中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学生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些不同的概念,需要学生在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和认识中建立起来。学生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有责任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自我概念,建立起较强的学习自信心。
  在小学教学中,正确开展学生自我认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例如,让学生把自我认识和家长及老师的认识结合起来,使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然后再制定一个短期的提高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有信心在“缓坡”上前行,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当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并不仅仅局限教科书内容,在把握认识准则情况下,要把对学生的认识内容延伸到社会。例如,《品德与社会》授课时就应该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内容延伸到社会公德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要求树立“八荣”,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这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价值观认识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