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德育时机、方式、地点的思考[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握好或选择好德育的时机、方式地点,班主任德育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育 时机 方式 地点
  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关于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往往不知从何做起。笔者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所带的班级每学期每个月都“获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称号。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总结出一些高中德育时机、方式、地点的经验。班主任在引导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握好德育的时机、方式、地点,这样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效果,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德育时机的选择
  无论做什么事情,抓住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德育时机体现在:
  1.提前引导
  提前引导工作以预防为主,从时间上掌握主动。提前引导主要体现在:在开学时帮助学生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自我”,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带着好的希望走入新学期。
  案例: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很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对高中的生活和学习还处于新鲜和兴奋之中。当时学生宿舍卫生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很难做到每天早上起床后去整理自己的内务,后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保持好的宿舍环境的好处”,制定了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制度,班干每天轮流值日,并通过各种措施激起学生的荣誉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每天起床后都会自觉叠被子以及摆放好自己的东西才离开宿舍。即使到了高三面临高考巨大压力的时候学生的这一习惯也还在坚持。
  2.同步指导
  在教育过程中,德语论文范文,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和带普遍性的倾向,同步、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1)在学生处于困境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受到挫折或遇到失败时,稚嫩的心灵会承受很大压力。班主任若能及时表示关心理解,伸出热情的手,助他们一臂之力此时必然会产生平时难以获得的好效果。
  案例:班上有一个女学生上课特别喜欢与老师顶嘴,下课后与班上同学也经常发生矛盾,同学们普遍反映她脾气太差,渐渐的班上同学就集体的疏远她,有集体活动时也不让她参加。针对这个现象,班主任找她谈了好多次话,发觉她内心其实并不想疏远班上同学,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她想改。针对她的问题,班主任与她约定,班主任和她的同桌共同负责监督她,另外还让她担任了班上的生活委员。经过一个学期,她与班上的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了,另外她特别感谢老师在她被全班疏远的情况下,还是关注了她,从此她的脾气不但改好了,班集体荣誉感也变的特别强了。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感地认清社会变化形式,扩大德育的深度。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教学中要更深层地把德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案例:假奶粉、假鸡蛋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三聚氰胺的事件还余波连连。在此要用化学课堂给学生上一堂深刻的敬畏生命的道德课,要教会学生清楚地认识有些化学物质对生命的危害,保护周围和家人的健康,坚决抵制社会不良商人的奸诈行为,自觉在公众场所杜绝吸烟。
  (3)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时机可以是活动前、活动过程中,活动延伸中等。
  案例:学校最近举办了“三八节拔河活动”。活动前主要是提倡学生享受这个过程,来庆祝女生们的节日,男生负责后勤;活动中女学生上场比赛男学生场下加油鼓劲,加强学生的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后集体讨论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不放弃不气馁的品质。迁移到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要有这种精神。
  3.善后疏导
  在进行完全系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后,对个别思想认识相对落后,纪律观念相对淡漠甚至于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做好善后疏导工作。
  (1)在考试之后适时教育。每次考试,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会有所得失,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取之处。表扬和批评要讲究方式,表扬要让学生看到前程似锦,批评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2)在学生犯错之后适时教育。“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学生一旦有了过错,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思想斗争常常又会表现出某种悔过之意,这时他们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此时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
  二、德育方式选择
  传统的学校德育是以“灌输”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的,教师引经据典、照本宣科、全面系统地讲解这些道德知识,所引之范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二三十年代的事,它将教育对象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相隔离了,导致实效性差。我们试图通过学校封闭式的“小课堂”去战胜开放的社会的“大课堂”未免太天真了。与其是“封”而“不闭”,不如干脆开放。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开放式德育:
  1.主体参与
  德育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作这个过程的主体,而不是单单把学生当作接受教师灌输的“容器”。把学生看作主体,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即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育的开放性
  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做人与做事》,一年时间数次重印,销量高达100多万册,在青少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因为这本书突破了以往青少年道德教育空洞说教的难题,书中提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概念,这本书封面醒目地写着“我和爸爸妈妈共同的话题--做人与做事”,就是说学习做人与做事,不仅孩子需要,德语专业论文,家长也需要。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分两个部分:“写给孩子”、“写给爸爸妈妈”,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读、进行互动教育的书,提倡成年人放下架子,与孩子“平起平坐”,学会与孩子交流。所以家庭教育的开放性也是很重要的。同理,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也要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采用开放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3.班主任要倾听学生的声音。
  在德育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从学生的切身困惑、困境出发,这样的德育才具有实效与针对性。
  三、德育地点选择
  德育时机抓对了,德育方式也是合理的,但德育工作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效果了。因为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有一重要因素就是德育的地点选择。
  案例1:班上有个学生在宿舍洗澡时,把身带的500块钱,用纸包起放在了洗澡室的窗户上。下一同学进去洗澡出来时,她才想起钱忘了在浴室,马上进去拿,可钱没有了,刚进去洗澡出来的那位同学始终不承认自己拿了钱。班主任没有立即逼问第二个去洗澡的同学,而是暂时把这件事情先放下,让那学生先自己想想,过了几天把这学生悄悄的叫到了较安静的地方,以聊天的方式,学生最后还是承认了钱是她拿的,并且如数交还了。后来这学生说其实也就是一时没把握住自己,就拿了同学的钱,在宿舍的时候就想说出来,但是人太多,说了怕以后不知道怎样面对同学。
  案例2:比如学生在上课时开小猜或讲闲话了,如果老师此时直接当众马上批评这位学生,这学生不但丝毫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着老师特别反感,认为这老师是在故意出它的洋相。如果能换个地点不要在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下课后叫这位同学到教室外,语气稍严的提醒下这位学生,这位学生马上就会自省,感到很不好意思。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要提高德育效率任重而道远,把握德育时机、方式、地点只是使德育工作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其中三项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3]葛晨虹,德化的视野――儒家德性思想探讨[M],同心出版社
  [4]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
  [5]李伯黍等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