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发挥着积极影响,应用民族优秀的本土音乐资源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大有作为。利用音乐的情感价值特点,不但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内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双凤山歌 德育 情操 自信 关于民歌的偏好,让我一直认为面对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元化,突出化,传统德育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的今天,也许可以通过乡土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于是,我开始了为期3年的“双凤民歌艺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课题探讨。在这3年的探究和实践中,我发现利用双凤山歌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辅助德育工作是非常有效可行的。乡土音乐润童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关于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的热爱,更加可以通过音乐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一、欣赏双凤山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声蕴藏于灵魂深处,并在那里掌握着最强有力的支配权,滋润身心。”从柏拉图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对人的教育影响,它也说明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以其百转千回的旋律,以其绚丽多姿的曲调感染着人们的情愫,陶冶着人们的心灵。置身于音乐之中,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和释放,精神获得了愉悦。双凤山歌中有大量传授劳动方式、抒发劳动情感以及伴随劳动吟唱的劳动民歌。例如,《接绩歌》中唱道:“小小绩桶四脚撑,阿婆当年做嫁妆,瓦盆挽来无溏水,双凤姑娘接绩忙”。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特点,了解其演唱形式和风格,我们适时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我们收集本地民歌演唱的实况录像,同时把收集整理的歌曲打印成歌单发放到每个学生手里。通过声、像、图的有机结合,短短4句歌词,活脱脱地记载着绩桶的形状、功用和它负载的隐秘信息,刻画了浸麻秆、劈麻茎、接麻丝的劳作方式,以及表达了姑娘们边接绩边吟唱的劳动乐观情态。在《踏水山歌》中唱道“小小个平车么轱辘辘飞哎,口唱山歌好踏水,要唱大河里涨水浪朝天,只等么东北风吹哎长啊来”,把小车与轱辘、踏水与唱歌、水浪与东北风等浓缩在一方景观中,把大河里涨水与浪朝天、东北风与吹长来延伸、夸张得如此精致形象,也把踏水唱山歌唱得那样的文气十足、文彩飞扬。这些挖掘整理出来的民歌,由于是家乡“特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亲和力,自然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进行乡土教材和统编教材相结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极易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将会给每一届的每一个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她)们的成长而让其终身受益。 二、表演双凤山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人人都可以学;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表演艺术,所以在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中,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常要求学生参与表演。这种表演的成功,就会特别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心是搞好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更是参与竞争的尤为重要的心理基础。因此,我们利用艺术节、歌咏比赛、器乐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参与。例如,在校艺术节上,我让学生表演了自编自创的节目《千年福地双凤飞》就是应用了双凤民歌《摇船调》《踏水调》《接绩歌》三首山歌的曲调,学生自创歌词。民歌吟唱颂扬双凤的福地文化,内容涉及宗教文化、龙狮文化、美食文化等方面,表演形式一人唱歌,众人合唱再加朗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但欣赏到了音乐,更是深入其中地参与了并有可能获得表彰,关于音乐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从而良性循环更加培养了学生健全的美育、德育人格。 三、创造双凤山歌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德语论文题目,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使他们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在协作中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友谊的发展,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例如,在山歌采风活动中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唱歌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个体服从集体,融于集体,以其美妙的歌声,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在集体创作中,每个同学都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一件著作共同努力,在这种协作与配合之中,每个参与者都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情感上、心灵上的沟通。关于教育来说,其生命在于追求“真、善、美。”艺术是美的,学习双凤山歌正是为了感受身边的美、表现美、追求美。美的东西接触多了,丑的就会随之减少。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学习双凤山歌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习唱歌并非一件易事,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不仅能够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同时也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这3年,双凤民歌探究活动中,我将技能性的训练转化为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唱技巧不断长进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信心。我们在采风活动中,由于条件有限,环境非常艰苦,大热天,学生们汗流浃背,自带凉开水解渴,没有半句怨言;唱歌时要求同学们保持正确的形体姿势、振奋的精神状态,具有气息支持的科学发声措施及情感的真切表达,这几乎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机能,全神贯注,训练长达一两个小时。学生在声乐技能训练中存在较难掌握的内容,声乐学习中的发声措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掌握这些演唱技巧,需要经过上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反复练习,这样的练习机会,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磨练,无形中培养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祖国优秀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德语论文题目,是折射着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巨大的民族音乐宝库,是几千年中华民族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结晶,许多伟大的音乐著作就是在汲取民间音乐的养分中诞生的,在这些著作里,民族风格成为最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应用民族优秀的乡土音乐滋润孩子的童心,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大有作为。利用音乐的情感价值特点,不但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内化”,这都是其他德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