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德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
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高中德育工作如何借助新课改的强势推力,在增强有效性上拓展视野、开放思路呢?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体现人本德育 与新课改一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首先,以生为本,要求我们把尊重学生作为德育第一准则。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尝试由学生自主设计德育活动并组织实施,由学生自主商定有关学习、生活的规则和规矩来约束自己等有创意的实践。于是就有了校运动会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而班主任却被邀请为“贵宾”去尽情欣赏运动会上学生的青春风采;一直是家长会主角的班主任成了与家长坐在一起的观众,在津津乐道地欣赏学生们的“成果汇报和形象展示”。如果我们长年坚持这些做法,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识会日益强化,学生在信任尊重的氛围中,其探索创造的潜能会得到更自由更充分的彰显,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在相互尊重之中水到渠成了。 其次,以生为本,就要承认学生的异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要求衡量个性各异的学生。我们要不断为学生搭建“人人都能行”的活动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件(个)自己认为成功或满意的事情(行为)。多元的人文化、个性化的德育评价,理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指向与追求。 2.实施生活德育 新课改十分强调教与学要面向真实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更应如此,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生活是学校德育的丰富资源库。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忧乐,学习中的酸甜苦涩,从他们丰富鲜活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探析教育的契机,达到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的切入口,找准德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学生做人处事的规矩、道理、习惯便在生活德育的过程中懂得了、做到了,自然会产生入脑入心,终身享用的德育感受。 3.落实细节德育 细节是什么?细节就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双关爱的眼神,一声感人的鼓励;就是关好别人忘了关的水龙头,就是举手之劳的“你丢我捡”;就是做好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枝末节,就是从人人时时必须做又往往忘了做或不屑做的身边小事做起。德育从细节抓起,就是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做起,把教育的细节变成一种生活,一种充满爱意的生活,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道德的境界,更是一种快乐的人生境界。 4.注重体验德育 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样,德育必须由以往的单向灌输转化为主体参与式的实践体验,由以往只注重外表形式转向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亲历体验,以及由体验而获得的生动真切的感悟。回想一下我们学校开展了那么多的教育活动,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的有多少?参与的热情和深度有多少?在参与中的体验感受怎样?活动过后能在思想情感世界上留下痕迹的又有多少?比如,许多学校都做的保护母亲河教育活动千人签名仪式,领导讲话号召了,学生代表上台慷慨表态了,接着学生们在一幅幅长卷上签了名,活动结束,隆重热烈场面新闻媒体报道了,然而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有的话就是道德是空泛的,是可以表态承诺而不去做的。 5.拓展校本德育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德语专业论文,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正如吕型伟在《人心不能变冷--对于德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人文精神是培养优良道德的沃土。离开人文精神,孤立地抓德育,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次,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易于隐蔽教育意图,淡化教育色彩,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例如,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克服德育教育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高中德育教育的规范化、序列化,更好地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增加德育教育的亲和力,尝试开发了《积石中学德育校本》。校本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确定了高中三年的德育目标: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人格健全”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在这一宏观德育思路设计的指引下,从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情出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宝贵精神内涵。 总之,高中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新课程改革又为德育理念提升、德育途径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契机,我们只要与时俱进,在德育工作中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必将会开创具有学校特点,德语论文,注重学生全面成长的德育新局面。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积石中学高一德育校本开发》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7]GHB326)的成果之一。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