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汉语和德语词汇中挑出一些含有动物的熟语,并分别找出了它们的来源进行比较,一方面希望为学习者学习德语熟语提供一种措施,另一方面从比较中也能看到一些文化的差异。 “画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e tragen)”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释义为:猫头鹰(Eule)使智慧的象征,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Athene)的圣鸟,也是该城的城徽,在钱币上到处可见。因此,把猫头鹰运往雅典,确实是多次一举。在德语中,类似的成语还有Wasser in die Elbe schütten,Bier nach München bringen等。 这一词条在《常见成语故事》中释义为:楚国有一个庙宇的主人,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这几个人互相商议之后,说:“如果我们几个人都喝这壶酒,就不够喝,如果让一个人喝,那又让谁喝呢?现在我们每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看谁先画成功,谁就占有这一壶酒。” 于是,几个人就在地上画起蛇来,其中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伸手拿起酒壶。可是,他看见其余几个人还没有把蛇画成,就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在地上作画;并且得意洋洋地说:“我还能替蛇画出脚来。” 当他还没有把蛇脚画出来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把蛇画成功了。那人马上从他手里夺过酒壶,不客气地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够替它添脚呢?” 夺过酒壶的人非常高兴地喝了酒。替蛇添脚的人只得懊恼地望着他咽口水。 这个故事出于《战国策・齐策二》。后来人们就用“画蛇添足”来指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通过对比我们看出,在这一组出现的动物词汇范围就要比第一组多一些,比如:鸡、马、狼、蛇、老鼠、老虎等。这里有属于家养的鸡和马,也有野生的狼、鼠、蛇、虎等。这一组词在汉语中都有贬义,而相应的德语译文则没有贬义;鸡是最常见的家禽,并且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烹饪前总要去毛,这就需要在热水中泡一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落汤鸡”这个惯用语。而相应地,狗在德国是人们最信任、像朋友般对待的动物,人们在构词时用狗来形容并无贬义。此外我们还能看出汉语词条大多来自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人典故,而德语词条大多源自古希腊和雅典的神话故事。 三、两种语言独有的熟语 汉语中有许多对于虎和龙的成语,比如:虎视眈眈(lauernd nach etw.starren)、调虎离山(ein Ablenkungsman?�ver durchführen)、与虎谋皮(einen b?�seartigen Menschen zur Aufgabe seiner eigenen Interessen bewegen wollen)、虎毒不食子(wie grausam auch der Tiger ist,erfri?�t nicht seine Jungen)、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群龙无首(eine Gruppe ohne Leiter)、龙飞凤舞(schwungwolle und kunstvolle Pinselführung)、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等。而在德语中也有和龙相关的熟语,如: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却没有一个和虎相关的熟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狮子的熟语,如: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其它德语中的和动物相关的动物熟语还有:das weiβ der Kuckuck!(天晓得),So ein alter Esel!(你真是个笨蛋),Schwein haben(走运),Mein lieber Schwan!(我的天啊!),einen Vogel haben(不正常),einen Affe haben(喝醉了)等。 我们就拿“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和“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来举例: “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在《汉语惯用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一旁观看双方的斗争,待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它的德语直译为:笑着的第三人。 “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在《常见成语故事》中释义为:南北朝梁时,有个著名的画家名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睛。人们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点眼睛。他回答说:如果点上眼睛,龙就要飞走了。人们不相信他的话,便请他点上眼睛。于是他就把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上天去了。没有点上眼睛的那两条龙,却仍旧留在墙壁上。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借以说明张僧繇的画形神兼备,生动逼真,传神入微。 这个故事出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构成“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用一两句警句点名主旨,使内容显得精彩有力。 这个词语翻译成德语就是:使话语明确,就不是一个熟语了。 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在《德语习用语溯源》中的释义为:引起纠纷的根源,大多是伤人的闲话。据希腊《阿耳戈英雄史诗》的记载,伊阿宋采纳了梅代阿的建议种下了龙牙。后来,长出了许多武士,当伊阿宋朝他们中间抛掷石块时,他们便相互厮打起来。“种下不和的种子”(Zwietrachts?�en)这一生动传神的习语也可以从这个解说中得到解释。 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释义为:源自《伊索寓言》。一头狮子佯称自己有病,请狐狸到它的洞穴里来,目的是把它吃掉。狐狸识破了前者的阴谋,回答说,他是很乐意拜访百兽之王的,但使他感到惊讶的是,只见进洞的脚印,不见出洞的。 在这一组中出现的词汇是各自语言中独特的现象,比如:虎、龙、狮子等。虎主要产自亚洲,而中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词汇,就连小孩子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龙在中国更是被尊为神物,封建帝王都称自己是天子,只有他们能穿龙袍,坐龙椅,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对于龙的故事。而在德国,龙只是童话中的动物,并且含有贬义。 在中国,老虎是百兽之王,而在德国百兽之王是狮子,所以汉语中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德语中却出现了“敢入狮穴”这样的表达。这一切也都源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地域文化异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关于熟语的喻义都有不同的解释。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熟语的深层文化寓意,才能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使对语言的应用更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新德汉词典(修订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外研社,2000. [3]贾慧蝶.德语成语典故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 [4]简明德汉惯用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5]趣味德语.黎美.外文出版社,2002. [6]中德熟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比较.德国探讨,2004.4. [7]颜继禄编写.常见成语故事.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8]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8. [9]海因里希・拉布著.吴麟绶,皇甫宜均编译.德语习用语溯源.陕西旅游出版社. ,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