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十多年学生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思考、经验、教训,从德育工作的角度略论了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四个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点方法或建议,以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学 德育 思考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较明显的短期行为 德育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已流弊多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突出和明显,它具体表现为:一是其目标空泛、模糊,往往是把对成年人道德行为的期望一次性地贯彻到从儿童发展开始的各个阶段,严重脱离了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二是指导思想急功近利,以图立竿见影,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形成的长远的、全面的要求,违背了品德形成的渐进性长期性反复性的规律;三是教育措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即兴安排教育活动,形式主义泛滥,热衷于搞“丰富多彩”的活动,醉心于追求新闻效应,过分人为地搞标新立异,注重“形于外”,忽视“成于心”,把德育引上了“应时、应潮”的轨道。 2、德育内容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理论的建设滞后于现实的需要 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而我们的德育内容,很大程度还是沿袭传统,有浓烈的计划经济时代和应试教育模式的痕迹。广大的德育工作者总有这样一个感觉:我们德育的内容好像非常丰富,似乎已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总想“以不变应万变”,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符合唯物发展观的。比如过去我们讲文天祥抵御外族入侵宁死不屈是爱国主义、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是爱国主义,现在我们讲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多创外汇,发展民族经济也是爱国主义;过去讲英雄,刘胡兰,江姐等革命烈士是战争年代的英雄,而在和平年代,徐虎、李素丽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时代英雄。德育的内容应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如果脱离了时代,那只能是曲高和寡,让学生敬而远之。再之,德育理论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老师所讲的和学生所看的各是一码事,无法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早已是不争的真实:老师讲竞争公开,公平,公正,学生看到的是拉关系,批条子,走后门,这些情况导致了德育内容的零散,老师想把一整套传给学生,却总是力不从心,理论空泛,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学生从困惑到怀疑,再到反感最后进行抵触,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难免变成装饰的花瓶。 3、教师的观念、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尤其是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直接作用德育工作的实施 教师是德育实施的载体。学校不是世外桃源,教师的思想一样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进而两极分化,一些素质高,道德好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学生思想的发展起良好的模范影响,而一些素质差,道德修养不够的老师也将直接对学生思想的发展起负面作用,尤其是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也直接作用着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1、德育以素质教育为依托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最初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郑日昌教授说:“素质教育应是全人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基础上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是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以素质教育为依托,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把握素质教育的脉络,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以科学,多样,富有成效的教育内容和富于灵活性,趣味性的教育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坚持德育首位的宗旨,把德育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探讨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其次应注意与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并重,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措施略论社会现实问题,对社会的热点,疑点尤其是阴暗面不回避,而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加以对待,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再次,教师自身不能脱离时代要求之外,为教而教,而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挑战,并在教育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走德育和健康教育并进的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众多事实表明,青少年时期的问题是复杂的矛盾的,往往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很难界定。(比如厌学情绪,它既是思想问题,又是心理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联系起来,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对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叫“有的放矢”。在“走向21世纪的青少年素质”研究会上,提出了当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五种心理问题趋向:一是主体价值的迷失,盲目遵从西方国家“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与社会群体利益对立起来;二是道德滑坡,重实惠,轻责任,重索取,轻奉献,个别青年甚至为了私利道德沦丧;三是国民心态危机,表现为冷漠化,无约束,粗俗,躁动,缺乏方向和理智,为低级欲望所趋使;四是人格的不协调,德和智严重分离;五是审美意识差,错把庸俗当作美,这五种趋向,本身就是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混合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发泄,表露不健康的情绪,要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受教育。 3、 以现代教育手段为媒介,改革德育课程体系,使其体系弹性化,教材多元化 为提高德育的效果,在教育组织过程中除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教育者,用科学的教育内容充实教育者,还要以现代的教育手段为媒介,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引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育中传达的信息量大增,各种知识生动形象,迎合了青年人的想象丰富新颖、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等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影响。伴随着体制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意识的迅速变迁,价值标准多元化,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利益的诉求决定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德育课程体系首先要保持最基本的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道德观念知识的传播,其次还必须有足够的弹性,开放性,让德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主流观点调整补充课程的内容,事例;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学校德育课程的教材编写选用不宜采用“大一统”方式,可以实行一纲多本,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光�.季羡林的学术与人格.中国网.2017-12-21 [2] 杨泽宇.国外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及启示[J].云南教育(高教版),1999(4) [3]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措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 249页 [4]黄骏.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与多元互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 [5]李保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17(5) (毛伟胜 潘清,上海电机学院)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