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改革中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学科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职业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职中德育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课堂讨论是一个蕴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法。要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影响,离不开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应用课堂讨论的措施,必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在讨论前,要有准备。教师要提出讨论题目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教材和资料;二是在讨论中,要有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深入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影响;三是在讨论后,要有总结。教师要进行讲评,使学生明辨是非,从中得到立场、观点、措施等方面的启示。教师的全部设计和组织工作,都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讨论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准备、讨论和总结。 一、准备。讨论是交互反应的行为,参与讨论的任何一方均需作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是否充分,对讨论的质量起决定影响。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拟定讨论题目。课堂讨论从内容上看,必须有一个中心。提出恰当的讨论题目,是搞好讨论课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讨论题目的设计要符合如下要求:一要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同教材上的重点、难点相吻合。如果选题脱离教材,偏大偏空,不利于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二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提出的题目只有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才能使讨论活跃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题目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讨论时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三要难易适当。题目太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话可说;题目太易,学生三言两语解决问题,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四要体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通过讨论,使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 2.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在提出讨论题目和具体要求后,还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准备发言提纲。其目的是为讨论奠定知识基础。课堂讨论的内容大都是课本知识,学生只有熟悉课本知识才能在发言中紧扣教材而不“跑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可以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水平低或低年级的学生,可采取集体阅读的办法。对水平较高或高年级的学生,可采取“写读书笔记”,“写阅读提纲”,“解思考题”等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指定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讨论。 3.针对讨论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或社会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讨论提供充足的论据。教师事先要妥善安排,并作好计划。 二、讨论。课内讨论是决定性的环节,德语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深入的讨论,必须注重发挥两个影响。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影响,学生是讨论的主人,要把他们发动起来。初次讨论,学生往往有依赖心理,误认为教师是主角,自己是陪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意见,增强他们的信心。如果教师总是“牵”着学生走,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如果教师垄断了发言权,将会作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即使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也是正常现象,不要压制、指责,而要通过讨论来解决。必要时可以事前培养发言骨干,指导他们作好发言准备。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影响。课堂讨论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发挥主导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点”、“导”、“握”。 “点”就是点明题目。讨论前,教师要对讨论题目进行必要的略论说明,讲清题目的内涵及思路,使讨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导”就是要正确引导,耐心疏导。学生讨论问题往往就事论事,他们习惯于列举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不善于对这些材料进行略论综合。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大量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讨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孤立到联系地进行略论,使学生逐步掌握辩证略论的措施,在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卡壳”,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要放任自流,而应采取多种方式耐心加以疏导。比如,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设计一些辅助性题目,使讨论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讨论中出现“冷场”,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对立面,教师可以有意设立逆命题,或在学生们的诸多意见中,迅速归纳出几种不同的见解,让大家比较鉴别。有时在讨论中,会出现错误观点占优势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导向影响,一方面不要直接批评持错误观点的学生,另一方面,要设法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去进行思考,使讨论进一步深化,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握,就是要把握讨论方向。凡是离开课堂讨论中心议题的谈论,必须及时拨正,防止离题太远而收不了场。讨论中,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又要防止海阔天空地乱“侃”。教师要及时控制,并不断引导学生针对题目的中心点,应用课本中学过的知识进行略论发言。还要注意“火候”,当一个问题讨论达到基本要求时,应该立即引入新的内容,否则讨论时间过长,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感。 三、总结。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和讲评,要充分肯定讨论的成果,表扬讨论中有见解的学生。通过讲评,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提高,并进一步明辨正确和错误所在,勉励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总结讲评要注意三点: 1.要简明扼要,德语专业论文,突出解决学生在讨论中还没有明确的问题。 2.要以理服人。有些疑难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切忌以教育者自居,或以教训的口气强制性灌输。 3.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在讲明自己的观点后,学生一时想不通,不要强求学生接受,因为对任何问题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