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1世纪的地理课程标准将德育目标进一步丰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现地理课程中的德育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措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地理教学 德育教育 措施改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下德育目标:
  1.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情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近况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以上德育目标可以看出,地理学科的德育要遵循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施行德育?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联系生活实际,调整教学措施,正确引导启发。
  一、用“二分法”进行课堂教学
  所谓“二分法”,就是全面略论问题的措施,既要看到总量的有利方面,又要看到总量的不足,这样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相当多,并且很多涉及德育内容,德语论文题目,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略论,教师要介绍两方面的条件,中低纬位置、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都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多、平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却是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又如,德语论文网站,我国建国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但是只有通过这样的略论,才能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全面地考虑问题。成就、优势和有利条件是我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的源泉,有助于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和家乡的美好情感。而存在问题、劣势和不足,也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责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创业、建设好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用“逻辑推理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式和途径选择,要依据知识内容所蕴含德育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德育内容隐含于学科知识中,需要通过逻辑推理逐步地显示出来。例如,“水资源利用”一节中,全世界60%的国家和地区用水越来越紧张这一问题,这样略论推理:从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工农业发展迅猛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水的分布不均匀,以及不合理用水的近况,得到全世界水严重短缺的结论。
  在教学中应用逻辑推理法,不仅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法制观念(如遵守《水法》),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用“比较法”或“对比法”进行课堂教学
  采用新旧对比和中外对比,说明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采用这种措施,有利于学生识别光明和阴暗,是非与曲直,帮助学生认识新旧社会两重天,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不一样。例如,讲我国工业发展时,首先指出旧中国工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依附型工业,表现为发展水平落后、分布畸形,资源和资本被帝国主义和四大家族控制。建国后,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完善,工业增长势头迅速,各种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可和其他工业大国的工业增长速度进行对比。比如,中国年增长率12.8%,而同期的日本年增长率11.5%,美国4%,俄罗斯5.8%,印度5.1%等。学生根据这些直观的数据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现在落后,但发展速度快,按此速度发展,中国一定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另外,通过新旧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比较,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以合作、讨论、争辩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了解的事实材料、最新信息、实际案例多,甚至超过教师和教材。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品德教育可以采取适当形式,以学生自我品德教育为主,以教师适当引导为辅。例如单元教学中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集中教学时组织学生交流、研讨。这样,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德育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关注,并且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交流中得到同伴的修正,进而得到提高。这种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比教师和教材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深入人心。
  品德教育应坚持以理服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和表达。教师可以围绕各教学单元的品德教育主题事先作好准备,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开展必要的讨论和辩论,促使认识深化,让学生体验到真理不怕争辩,越辩道理越清楚。在讨论和辩论中培养有理有据的科学态度,敢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讨论和辩论最后教师要做总结,以提高认识。
  五、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辅助课堂教学
  地理教学离不开我们生活的地球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也不仅限于课堂。结合社会上的某项重点工作或重要问题,或选择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众多的全国性、世界性节日、纪念日中有代表性的日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宣传材料、进行公众宣传过程中加深、巩固和提高有关的思想意识。
  参与社区服务是中学新课程对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更新,其德育功能比参观考察要强得多。地理教学过程关于社区服务存在天然的优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地理问题有关的社区服务,如乡土建设、环境整治等,让学生在服务中陶冶情操,提高爱家乡、爱环境的思想道德水准,形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达到知、情、行共同提高的效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