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探讨及启示[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双元制”模式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通过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略论比较得出启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 比较 启示
  2017年10月,德语论文网站,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公司参观。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眼界,观念和信息得到更新,并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
  1.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它规定了职业训练内容、措施、期限,以及培训公司与受培训者的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的探讨等等,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影响。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有关法学,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构建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
  2.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先选定公司及岗位,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同时公司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公司所需求的人才。并且学生在就业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才能成为正式员工。
  3.公司积极参与。德国大公司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培训人员。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如手工业,可通过手工业协会下属的培训中心对所需求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公司会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性操作。学生在公司跟着师傅参与一线岗位的工作,接触的是公司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实践教学由公司内部具有很高技能且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师傅担任。在公司接受培训的受训生毕业后可以留在该公司工作成为正式员工,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公司工作。
  二、我国的职业教育
  1.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基础知识较薄弱,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毕业后在哪个公司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种都不了解,学习没有动力,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2.缺乏公司参与。在我国真正有行业和公司参与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数很少,从而使得公司很难找到想要的学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公司。由于教学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单一、不灵活,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学生的培养很难做到适销对路、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造成了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缺乏超前性的结果,学生培养效果与公司要求不符。
  3.教师教学措施单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教,学生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学措施单一。
  三、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建议
  1.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开发的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我们国家的教育历来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影响,这种教学观念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而德国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我们应该彻底打破“我讲你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放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2)放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3)放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4)放开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3.借鉴德国“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自主学习(SOL)。 在德国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德语论文网站,这也是我们在德国培训的主要课堂形式。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交流,通过老师与小组、老师与学生个体、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实现全渠道互动。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做中学”的措施由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与研讨,老师完成由全程知识灌输者向平等参与者、语言提炼者、学生背后的支持者的角色转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关于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关于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关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采取重要举措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以提升教师质量。通过加大投入“使教师成为一种有挑战性但是性价比高的职业”,可以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教师质量。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