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德育教育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入手,德语论文范文,多角度地介绍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使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落实,使正气得以彰显,道德得以弘扬,正能量得以传递。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68-02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措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进行道德教育,美化学生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导入新课,德育渗透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在“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冲破重重险阻最后取得胜利说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辨析字形,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渗透德育,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在趣味盎然的字形略论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人”字时,让学生明白,是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撑,互相依靠,才能让这个“人”稳稳当当地站立。如在教学“林”这个字时,引导学生从两“木”的不同,学到谦让与礼仪。
  三、阅读理解,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材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如《妈妈的爱》这首儿童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前三节表现了妈妈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的无私的爱;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味道,交流阅读体验。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诗歌。课后,又布置了一个作业: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用心体验、感受课文中浓厚的情感意境。细无声中润物。
  四、师生交往,榜样影响
  “亲其师,信其道”,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还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作用学生……”“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作用的最佳方式。在教学学生写生字时,我都是在黑板上一笔一划认真示范,有一次板书时,由于时间紧张一时粗心把“远”字上面的“横”,写作了“点”,学生发现后指出了我的错误。我马上向学生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一定改正,请全班学生监督。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态度诚恳及知错就改的榜样。只有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身教”,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五、妙用插图,快乐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挑山工》、《古井》、《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时,我就有侧重点地利用插图改变了课型及课的结构,变文字为看图写话、表演小品剧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这样就避免了说教,使“朝着一个目标一个劲向前就不会落后”,“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等德育目标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乐于接受,牵一发而动全身。
  六、略论故事,情感渗透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理解,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德语毕业论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孔子拜师》一文,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孔子决意拜师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的旅途之苦―孔子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我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略论,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抓住孔子拜师的经过,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境略论,激发学生探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无止境,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奋进。
  七、感情朗读,心灵共鸣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利于他们体验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要表现出爱憎分明,读出不同的语调,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从读中感受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教师要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从学习课文内容中产生情感共鸣,细无声中润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德为先”的深刻育意蕴[N].中国教育报,2017-01-25.
  [2]小学语文新课标[S].2017版.
  [3]教育心理学[M].
  [4]论语・子路[M].
  [5]学说[M].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