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汉语文化元素的德译(4)[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Ende 2017hatte sich die chinesischeZffentlichkeitüber die in ChinaüblicheLockvogel-Praxis seitens der Polizei emp塺t,die zur Entlarvung il-legaler Taxifahrer angewendet wird;auch zahlreicheunschuldige Autofahrer wurden hierbei mit Buxgeldernbestraft,da  diese  aus  reiner  HilfsbereitschaftsogenannteLockv塯el(von der Polizei eingesetzte,teils sp|rlich bekleidete Personen,die am Straxenrandstehen,um von Autofahrern mitgenommen zuwerden)transportiert hatten

  例8源于歌德学院网站的文化栏目,译者关于“钓鱼执法”选择在译文中用Lockvogel-Praktiken穝eitensder Ordnungshüter(直译为:城管人员的“诱鸟诈骗”行为)进行近义替代。源语表达“钓鱼执法”是个隐喻,喻指城管人员设“饵”,诱骗好心的司机“上钩”,进而对其加以处罚。目的语表达的“Lockvogel-Praktiken”也是一个隐喻,喻体是“鸟”(而非“鱼”),但喻指跟“钓鱼执法”同样的诱骗行为。由此可见译者的巧妙用心,不仅找到了意义相近的目的语词汇,表达方式也无比相似,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做到了双重顺应。为了顺应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有限的认知水平,译者还在译文表达中额外明示了源语表达隐藏的信息,即明确点出了“城管人员”这一“诱骗行为”的行为主体,使目的语表达更加明确、更有逻辑。此外,译者还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文外悬浮文本框的形式对“钓鱼执法”

  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叙述,可谓充分考虑了不同目的语读者的不同文化认知,做了很好的顺应。

  以上笔者通过实例略论了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几种德译措施,包括音译、直译、近义替代、概括性翻译、解释性翻译、音译/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音译/直译/内嵌式解释、近义替代/文外补充式解释等。比较而言,直译/音译与解释性翻译法的结合是比较有效的翻译策略,因为译者在保留了源语语言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对文化特色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作了巧妙的文内或文外补充,既顺应了源语词汇的语言结构和作者意图,也顺应了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译文流畅、易懂的要求,既顺应了向译文读者介绍源语文化、促进理解的翻译目的,也顺应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尤其是音译/直译/内嵌式解释既能在译文中成功引入异域的表达及文化色彩,使译文读者有机会了解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语言特点,而且嵌入文内的补充解释不仅能使译文保持流畅,又能补足译文读者在源语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缺失,是文化元素翻译中动态顺应的成功体现。若仅使用音译、直译或两者结合使用,虽保留了源语文化特色词汇的语言特点,而其背后蕴含的源语文化信息却无法得到有效传递;若仅使用解释性翻译法,虽顺应了译文读者的源语文化认知语境,补足了他们的文化背景缺失,却无法在译文中再现源语的语言形式,译文往往也不够言简意赅。

  三、结语

  本文以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德译为例,从顺应论视角略论了几种常见翻译措施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讨文化元素翻译的多种可能性。关于文化特色词汇来说,直译/音译与解释性翻译相结合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翻译策略。当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选择相对正确、合理、有效的翻译策略,就必须对诸多因素进行权衡考虑和动态顺应,包括翻译目的、源文作者意图、源文语言特点、源语文化背景、文本特点和功能、目的语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目的语文化背景、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接受水平等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源文内涵,并以合适的方式将源文信息充分、有效地表达出来。这种动态顺应策略贯穿翻译活动的始终,也体现在各个层面。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最终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和措施,要看译者对翻译过程的上述各要素进行动态顺应和选择的结果。可以说,应用顺应论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译者的主体意识,用顺应论作观照,而且也可以更宏观地略论和探讨翻译现象,为翻译活动、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评价和翻译现象的探讨提供更客观、更合理的解释和指导。

德语论文范文德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