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10 Abstract 10-15 引言 20-27 一、选题背景 20-22 (一) 我国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需要 20 (二) 德国法定听审请求权立法和探讨的新经验 20-22 二、论题意义 22-24 (一) 理论意义 22-23 (二) 论题的实践意义 23-24 三、探讨视角和措施 24-25 (一) 探讨视角 24 (二) 探讨措施 24-25 四、本文结构 25-27 第一部分 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历史与理论基础 27-61 第一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意涵与历史 27-49 一、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意涵 27-40 (一) 德国法定听审请求权一般性质 27-30 (二) 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与其他权利或准则之关系 30-36 (三) 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的流变 36-40 二、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历史 40-49 (一) 法定听审准则之起源 41-42 (二) 法定听审准则作为程序基本准则之确立 42-43 (三)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产生 43-47 (四) 德国《基本法》上的法定听审准则与民事诉讼 47-49 第二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理论基础 49-61 一、法治国理论 49-53 (一) 法治国之基本理论 49-51 (二) 法治国之宪法化 51 (三) 法治国家准则作为法定听审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51-53 二、尊重人性尊严 53-61 (一) 《基本法》之人性尊严含义及其哲学观 53-58 (三) 人性尊严尊重作为法定听审请求权之理论基础 58-61 第二部分 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构成 61-116 第三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主体 61-69 一、德国《基本法》上的法定听审请求权人 61-62 二、诉讼中的法定听审请求权人 62-69 (一) 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人 62-64 (二) 实质参与人 64-69 第四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基本内容 69-98 一、知悉权 69-76 (一) 诉讼行为论作为知悉权之诉讼法理论 69-70 (二) 知悉权的种类 70-76 二、陈述权 76-86 (一) 陈述权之类型 76-80 (二) 陈述权之对象 80 (三) 陈述权行使之特点、时机、时间及保障 80-86 三、审酌请求权 86-90 (一) 法院审酌义务之对象与限制 87-89 (二) 法院审酌义务之固化 89-90 四、突袭性裁判禁止请求权 90-98 (一) 释明义务 92-94 (二) 法学讨论 94-98 第五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限制--失权 98-103 一、失权规定对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合宪性限制 98-99 二、误用失权规定对法定听审请求权之侵害 99-103 (一) 误用失权规定之情形 100-102 (二) 误用失权规定之判断标准 102-103 第六章 法定听审请求权之民事救济程序 103-116 一、侵害法定听审请求权裁判之可治愈性 104-105 二、法定听审请求权侵害之救济 105-116 (一) 本审级 105-112 (二) 上诉审级 112-116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实践之反思 116-177 第七章 我国法定听审请求权立法缺失及成因 116-132 一、我国古代法定听审请求权缺失及成因 116-125 (一) 我国古代两造听讼与法定听审请求权保障之辩异 116-119 (二) 我国古代法定听审请求权缺失之原因 119-125 二、我国法定听审请求权立法缺失之近况与成因 125-132 (一) 我国法定听审请求权立法缺失之近况 125-127 (二) 我国《宪法》上法定听审请求权缺失及成因 127-128 (三)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上法定听审请求权缺失及成因 128-132 第八章 我国确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132-147 一、我国确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必要性 133-141 (一) 我国《宪法》与《民事诉讼法》之立法完善 133-139 (二) 司法实践之现实需要 139-141 二、我国确立法定听审请求权之可行性 141-147 (一) 宪法基础 141-142 (二) 实践先行 142-143 (三) “司法和谐”之政策要求 143-144 (四) 体系定位 144-147 第九章 我国法定听审请求权实定法化之宏观构想与制度完善 147-177 一、《宪法》上法定听审请求权之立法构想 147-148 二、民事诉讼法上的法定听审请求权立法设计 148-149 三、我国现行送达制度之检讨与改进 149-155 (一) 送达制度之检讨 149-152 (二) 我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之改进建议 152-155 四、释明义务之检讨与改进 155-161 (一) 释明义务之检讨 156-158 (二) 释明义务之改进 158-161 五、证据失权制度之检讨与改进 161-169 (一) 证据失权制度之检讨 161-163 (二) 证据失权制度之改进 163-169 六、心证公开制度之检讨与改进 169-173 (一) 我国心证公开制度之检讨 169-171 (二) 我国心证公开制度之改进 171-173 七、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之检讨与改进 173-177 (一) 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之检讨 173-176 (二) 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之改进 176-177 结语 177-178 参考文献 178-190 致谢 19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