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电影的艺术特色[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世纪交替之间德国电影闪现的亮点,这位11岁就拍摄短片的“电影娃娃”,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致命的玛利亚》、《罗拉快跑》、《公主与武士》、《天堂》等影片,以及最近在中国国内上映的电影《云图》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电影才华,它在电影艺术方面,打破传统叙事方式,通过镜头运动、视听语言、人物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影片略论来体悟汤姆·提克威导演的电影艺术带来的德国电影新气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汤姆·提克威 叙事 节奏 时空
  德国导演法斯宾德作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他所执导的电影将欧洲“作家电影”的深邃与美国电影的可视性完美融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丰富思想内涵,因此被称为“好莱坞式的德国电影”。而如今在德国,被人们冠以“小法斯宾德”的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其影片色彩绚丽而青春、人物美好而感性、故事充满离奇与机巧、镜头流畅而富有冲击力、音乐与影片往往相得益彰。他属于天才的全能型导演,从编导演到制片、剪辑、音乐原创到音效师、特技演员等各种职务都有所涉及,参与主创和创作的影片有上百部。这一切让人无法不与他同德国的天才导演法斯宾德相联系,他们的人生经历多少类似,上升的迅速和耀眼程度都堪称对等。虽然现在提克威还远远称不上世界级电影大师,但在众多青年才俊中,他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掀起了电影叙事的革命。他的电影处女作《致命的玛利亚》,让观众首次感受到了这位导演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而之后的享誉世界的电影《罗拉快跑》更是在这方面大放异彩,成为新世纪德国电影的崭新开端。
  一、运动镜头动感十足,视觉张力凸显
  熟悉并把握了电影艺术理论的影片叙述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镜头讲述动人心弦的故事,让观众领会故事的动人与神奇,让故事讲述得更精巧,更富于变化,更具有意蕴和情致;而能够了解和领悟电影艺术的观众,一定会更富于洞察力地理解故事,更富于创造性地领悟和阐释影片。作为新世纪德国电影的先锋,汤姆·提克威出生于1965年5月23日,自小就是德国有名的电影神童,与他同事的电影创作人都将他称之为“电影娃娃”。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德国电影存在着两股创作理论:一是表现主义电影;二是室内剧电影。进入了九十年代之后,两德终于结束分裂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承继了深邃的德国电影精神,许多小成本电影都反映了现代人关于当下德国历史的思考,气氛压抑浓重。1993年,汤姆·提克威28岁时终于完成了第一部剧情长片处女作《一脸死相的玛利亚》,在这部影片中他让观众看到了与以往沉闷而自虐的德国影片风格迥异,运动镜头的极致应用,给陷入低谷的德国电影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汤姆·提克威拍摄完成了《意外的冬天》,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单线叙事,把几个互相之间本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巧合式地通过各种事件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环形叙事的特征,思想和技巧趋向成熟。1998年,当红发女孩罗拉在银幕上狂奔时,我们在这个新生代导演的身上看到了德国电影的新曙光,汤姆·提克威的名字逐渐被世界所熟知,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视觉表达,时尚、流畅,节奏与速度的完美诠释。无可否认,《罗拉快跑》是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它将所有能调动的运动元素统统摄于麾下。音乐、画面、情节,无不在奔跑中显示出最活力四射的一面。这是一部任何人都不会错认年代的影片,因为它只可能属于生活节奏极快、视听文化高度发达、观众观影经验极其丰富的时代。罗拉快跑作为影片的主体影像,所带来的人物画面内运动自然是毋庸置疑。然而,导演汤姆·提克威并不满足于此,又在镜头前人为增加栏杆式前景,以增加画面层次与景深,用前景、背景再加运动的主体和摄影机,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与此同时,《罗拉快跑》中的分割银幕一向为人称道。时钟接近12点,曼尼将走进超市行劫,罗拉则接近了街口,随着超市门的滑动,银幕顺势一分为二,这里因为有同向平行运动而显得十分流畅,罗拉与曼尼各占画面的二分之一,前者焦急奔跑,后者备受煎熬;同时,画面下端再次分出空间给那致命的钟。在这里用空间表现和延伸了时间。分割银幕比起交叉蒙太奇在叙事上有相似的功用,只是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这也符合本片的游戏风格。
  二、文体的有主题变奏,媒介元素交杂
  大多数在叙事上有所创新的影片,德语专业论文,往往是在时间流程上发力,用闪回、梦境、幻觉把线性时间切得七零八落,如柏格曼的《野草莓》;或是多头并进,用交叉蒙太奇把各种主人公走马灯似的晃来晃去,如《花木兰》;或玩一把套圈游戏,如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或如梦呓者,把几个故事颠来倒去,如《低俗小说》;更有甚者,将整个故事倒着说,上一个段落的开始是下一个段落的结束,完全颠倒因果,如《记忆迷局》。作为新生代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深受所在时代大环境作用,是电玩游戏和影视节目养育的一代,对影像元素的体认多于印刷文字,具有“视听一代”独特风格,富于节奏感和运动张力的特性,是老一辈德国电影导演无法比拟的。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视听时代重视觉冲击轻文化考量,强调感官刺激悬置思想力度,活在即时当下远离宏大深远。汤姆·提克威在电影叙事上面的探究针对传统戏剧化文本、封闭性镜语系统,以及线形逻辑叙事,针对影像特征的单一化,让观众走出“故事”的天窗。阅读《罗拉快跑》一片是充满动感和参与感的阅读,导演汤姆·提克威把电脑游戏中大家熟悉并接受的规则“死了重来”搬到了荧幕,从而对文体的主题进行变奏,影片《罗拉快跑》如同一次伴奏着强烈鼓点打击乐的革命行动,飞奔在这个影像时代叙事的上空和传统电影的上空,它超越了电影这个并不古老却又有着陈腐观念的媒介上空,它同时又丰富了这个媒介的特质,从而使得录影带、MTV、三维动画、传媒、电子游戏机等这些信息时代的视听特征加起来再乘以两倍造就出这一部迎接新世纪的新电影,罗拉用自己的不断努力改变了未来的宿命设置。《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叙事革命的先驱,它跑在世界叙事电影的前沿,直到后继者居上。因此,影片《罗拉快跑》有着艺术提倡上和实用写作上的双重意义,是文体的有主题变奏成功案例,同时加之拼贴、改装等后现代手法的应用,早就深入这一代骨髓的直觉性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思想先行,多种媒介元素的融合和渗透,对游戏的痴迷和探究事物可能性的热情,让影片呈现出激动人心的活力,达到了完美的视听效果。   三、多重时空并行分裂,影像品质多元
  在电影的国度里,好莱坞电影常给人留下情节单一固定,不免落入俗套:孤单而矫健的英雄,聪慧而冷艳的美人,阴险而纠结的反派等,就连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缺乏新意。正如电影《低俗小说》导演将完整的故事打碎重组,再将形形色色的人物用某种戏剧性的关系因素粘合在一起;再如2017年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汤姆·提克威导演参与执导的《云图》,同样沿着《低俗小说》那自我突破的叙事革命道路继续前行。电影《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它讲述了六个看似毫不相干,实在互有联系的六个故事。虽然这六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影片将每一个故事分裂,它们自由地穿梭、切换叙述的时空顺序;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既不连贯,又从未间断。电影开始的前半个小时如过山车般慢慢爬升,将六个故事的开头缓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之后开始急剧旋转,导演应用了蒙太奇一样的拼接使每个故事在若有似无的关联间不断穿梭。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看似都是顺叙,但故事之间的顺序被完全打乱,观众如同被倒吊在过山车上,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这种给予观众“过山车”般的体验,关于习惯于传统的单线叙事措施的传统观众来说,导演的选择既是一种冒险,又是一种博得观众眼球的方式。不过事实证明,这种冒险是成功。电影的叙事杂而不乱,六个故事叙述的清晰明了,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场景转换流畅而自然,丝毫不显突兀。六个故事发生在人类浩瀚历史的不同时空里,它就像散落在茫茫夜空中的星星,在不同时刻闪耀着独有的光华。过去的物质在逐渐消失,过去的记忆却永不消逝。如同一条无底无岸、朝着无法界定的方向流去的河流,一种超越了概念和物质世界的生命的永恒。一段旋律、一记文身、一粒纽扣都会把这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地带入我们的意识中。在影片中,过去的时间便与现时的经验交汇,在无意识的潜流之中弥散开来,让宏伟的主题和野心勃勃的构思变成了雷霆万钧的交响曲,展示出人类宏大的历史,这时,它便处于一个与个体的历史相平行时空的位置。那些看似琐碎而不经意的线索,如胎记、名字、纽扣等,成为将零落的星星穿在一起的丝线,最终构成完整而璀璨的视觉星空。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微妙联系:根据律师的航海日记所写成的小说被音乐家读到;音乐家和同性恋人的书信被女记者看到;女记者的故事被出版商出版;由出版商的故事而改编成的电影被克隆人看到;克隆人被后末世时期的原住民奉为神祇。整部电影都讲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微妙的联结,多重时空既并存又分裂,这种联结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性别,超越种族,甚至超越我们所知的一切既定秩序和法则。影片里的日记、音乐、书信、小说、电影等就不只是前人所留的纪念,它似乎更像是某种理念的传递,抑或是情感的传承。这种宿命般的绵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在时空的转换中,人类不断积累记忆中过去的时刻,人类的欲望、意志和行为是人类全部过去的产物,其中无片刻失落,同时,亦无片刻逆转,每一瞬间都挟带过去的全部水流,又是全新而不可重演的。影片通过时空隧道,为人类描绘这样萌发、成长和成熟,永无停息的影像。这些似曾相识的处境,揭示出很久以来就绵延于人类的永恒。
  四、人性哲思主题呈现,情节引人入胜
  在叙事外衣下隐藏着影片的深刻内涵,人物情节设置的巧夺天工,为影片主题的诠释添砖加瓦。电影《香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文明美好的世界的外衣下,隐藏的却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尽管有法学和制度约束,压抑人的所有一切欲望,葛奴乙最后利用混合十三个处女体香的独特香水,给他们制造一个梦境,完全释放了他们心底最赤裸裸的欲望。影片以葛奴乙为载体和媒介,深刻地表现了导演汤姆·提克威对现代社会赤裸裸的权力至上和拜金主义的嘲讽。电影中出现的巴黎最肮脏和恶臭的街道,不仅与影片的主题“香味”相对应,更是因为恶臭是城市另一个侧面的特征,是这一时代的特征。影片希望诠释科技不仅带给现代人恶臭的环境,更造成温情、美好、光明的人性之美的缺失。十八世纪的巴黎潜意识里就给人一种古典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感觉,构造出了一个无形嗅觉世界,让人们透过银幕嗅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气味,汤姆·提克威导演用了大量的视听元素很好地把嗅觉上的那种如此抽象的感觉传达到视觉上,完成了从嗅觉到视觉和听觉上的置换和升华,将一个黑色阴郁惊悚的杀人故事演绎成了一则华丽的哲学童话。同时,电影《香水》影片采用了线性的叙事方式,一开始通过倒叙手法,狱中的男主角葛奴乙被紧张惶恐的典狱官们用铁链残暴地拖着上了高台,面对疯狂愤怒向他声讨的人群。导演在处理该片的时候没有像一般影片,而是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集体无意识下的一个异化的世界,在没有任何法学和制度的约束下,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被释放,使人性异化和扭曲。人们卸下理性枷锁,不再盲目服从理性的奴隶,不再狂热追逐功名利禄,他们在迷失自我与保留本我的矛盾出境中体验到生命的原始快感。影片的最后,葛奴乙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他把所有剩下的香水倒在自己身上,被蜂拥而至的人们分食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最终他选择了自我毁灭,原因可能是他身上没有味道,或是他实现了他一生所追寻的理想已经超脱。但从宗教的角度看,可以理解成他已经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升华,领悟了生命的轮回和真谛。影片的叙事从小说到电影的哲学思辨与人性表达,从叙事手法到情节设置再到影像语言的表现,无疑是一部给人独立思考人生命题的欧洲艺术电影。
  与电影《香水》通过梦幻华美画面表达生命轮回的感性思考,汤姆·提克威导演理性厚重的思索则表现在他对电影《天堂》的诠释。汤姆·提克威更富有形式感地思索将《天堂》的故事和人物都深深地烙着他的思想印记。《天堂》中汤姆·提克威通过菲莉芭这样的女性角色告诉世人人性、正义和社会真理的所在。故事起于一场犯罪,转折于一个意外,因为一场特殊的语言交流,诞生了一见钟情的契合;菲利普和菲莉芭由此谋划了利落的复仇,开始了远离喧嚣、释放原罪的逃亡。从开始的剑走偏锋,到后来的转折、跌宕、沉溺,结尾收于高潮,情节一路富有张力却不失韧性。女主角菲莉芭是一个居住在意大利都灵的英国女教师,她与丈夫的感情不好,她的学生也都不是自己的同胞,但她却不忍心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毒品的残害而被失去生命。多年来她投诉无门,最终她终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炸弹放在了仇人范迪奇的办公室。但命运总是爱给人开玩笑,原以为能够救助更多生命的菲莉芭事与愿违,杀死了四个无辜的人,她陷入了深深地矛盾、困惑、挣扎、纠结,对自己充满了道德自责,因为一次误杀让她在现代复杂、矛盾的社会中不经意地陷入了无奈、两难的处境。在《天堂》中,汤姆·提克威导演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设置来衬托出宏大人生命题,比如在菲利普在搭救菲莉芭的过程中,菲莉芭先是以自己肚子疼为由,然后菲利普的弟弟拨通了电话转移警察视线,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菲莉芭外套的身影离开了警察大楼;然而那个身影却不是菲莉芭本人的,真正的菲莉芭出现在警察局的阁楼上,这样的一个逃狱计划在故事情节上设置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在菲莉芭与自己和社会做斗争的过程中,年轻的记录员菲利普爱上了她,奋不顾身地救出了他,他们的爱,没有电影一贯的激烈,却彻底地颠覆了世俗,还原爱情的本色,深情而安静。在干净到没有瑕疵的镜头里,男女主角诠释着最通透的感情,不着痕迹地让人相信,让人感动。获救的菲莉芭用“理性”、“正义”和生命作为自己坚持活下去的理由,这些都是与人性相关的字眼,然而到了影片的最后,菲利普和菲莉芭乘坐一架直升机,朝着他们向往的天堂飞去,面对那四个无辜的生命,菲莉芭深深地感到自责和内疚,这使他不愿逃脱对自己的惩罚。但是,影片的结尾既不是向肮脏的警察局自首,又不是逃向国外,而是两个深陷矛盾挣扎的爱人一同去寻觅合适的归宿,备受自己良心谴责的菲莉芭寻觅一个机会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而最后的直升机冲上云霄就是这样一个最恰当的机会。影片的主题步调一致,体现了汤姆·提克威沉静的思考,正如结尾处每个人对天堂的解释不一样,有人认为是毁灭,有人认为是重生,汤姆·提克威导演如此设计,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处在这个复杂社会中应收到惩罚但同时又崇高的形象深入人心。
  国际化一向是德国电影面对并试图解决的母题,德国青年观众的美国化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新生代导演汤姆·提克威通过自己在电影艺术方面的独特才华在电影国际化路上不断探究,电影风格千变万化的他,带着欧洲人文主义情怀振兴德国电影,德语毕业论文,将德国电影带上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何汶锫.德国电影新风向标--汤姆·提克威.大众文艺,2017,6:36-37.
  [2]陈晓伟.结构主义叙事学:由二元对立到融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2:24-2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