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舰载航空兵的覆灭[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国航母服役后,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成了唯一没有任何航母使用经验的强国,纳粹曾经的大海军与航母计划“胎死腹中”,仅有从陆地起飞的“舰载”机,见证着一个陆权国家摇摆且失败的海权路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在名声显赫,枝繁叶茂的纳粹Bf 109战斗机家族中,总产量仅为70架的舰载机Bf 109T甚为低调,虽然它也创下了与服役规模不相称的辉煌战绩。德国人本打算将其唯一的舰载战斗机配备到唯一的航母上。遗憾的是,“格拉夫·齐柏林”号一直都没能服役。
  必须指出的是,从一开始,维利·梅塞施米特就将Bf 109T定位为舰载战斗机,在1938年2月24日首飞后的一切测试都围绕这一目标。的确,Bf 109T与Bf 109E的区别不是很大,但还是针对航母作战需求做了一些改动:最主要的区别是Bf 109T翼展更大,以便降低飞机在甲板上着陆和起飞的速度门槛,改善低空飞行品质。
  尽管当时Bf 109各型飞机的名称都是按照日耳曼人的逻辑顺序来命名的,但未来的舰载战斗机却享受了特殊待遇:它并未被命名为Bf 109F或Bf 109G,而是按照其功能被命名为Bf 109T(T是德语航空母舰的首字母),德国人更喜欢昵称其为“托尼”。
  航母被叫停
  自英德两国于1935年6月签订海军军备条约以来,德国就有权力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德国海军准备建造两艘比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还要大的航母--A航母和B航母。不过由于战争于1939年爆发,自1940年起,B航母的研制计划就被弃置一旁了,但A航母的舰体却被建造了出来,后被命名为“格拉夫·齐柏林”号。
  1938年12月8日,该航母接受了希特勒、戈林和15 000名观众的检阅。“格拉夫·齐柏林”号长252米、重31 400吨,是当时欧洲最长的舰艇,凝聚了德国造舰工程师们数年的心血和智慧。其计划搭载的舰载机包括Bf 109T战斗机、Ju 87C俯冲轰炸机和菲施勒Fi 167鱼雷机。尽管有一些执拗的历史学家及海军装备专家持不同观点,但“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仍是一艘出色的现代化航母,其所装备的钢缆制动拦阻索系统由德马格企业设计,能够在26米内让Bf 109T战斗机停下来。
  然而,与现在一样,一个国家首次建造航母确非易事,即便是像德国这样的工业大国也不例外。至1939年战争爆发时,“格拉夫·齐柏林”号的建造舾装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技术上的困难超乎想象,当然,德国军费预算向陆军、空军和潜艇方面的倾斜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940年7月,当舰体已完成95%时,德国第一艘航母的相关工程被叫停。
  出色的“舰载”战斗机
  航空母舰的停建暂时并未作用到其舰载战斗机的研制。在第一架真正的Bf 109T出厂前,特拉沃明德水上飞机试飞中心就接收了好几架原型机。1939年1月,一架Bf 109T原型机接受了弹射测试。
  随后,德国人又对该型机的着舰钩进行了测试。最初,钩挂很难成功,因为安装了常规机翼的原型机在着陆时总是发生偏航现象,哪怕飞行员将方向舵踩到底也无济于事。但后来通过安装新型机翼和扰流片解决了问题。奇怪的是,尽管人们都认为主要基于Bf 109E改装的Bf 109T原型机着陆性能很一般,但该机却在500余次模拟甲板着陆中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
  按照1939年的最初生产计划,德国人只打算将60余架Bf 109E-3飞机改装成Bf 109T-0。不过自当年7月起,技术人员就只谈论制造70架Bf 109T-1飞机的事了。到了8月,预计生产数量增加到120架;9月,这一数字又增加到155架。但第二艘航母的弃置又使得预计生产数量复跌至70架。
  最终只生产了70架Bf 109T,包括7架舰载型的T-1和63架陆基型的T-2。从T-1到T-2型的改装工作其实很简单,只要将着舰钩和机翼上表面扰流片拆卸下来就可以了。1941年4月23日,首架真正的Bf 109T-2抵达特拉沃明德,开始接受一系列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的俯冲速度为750千米/时,可在17分钟内爬升到10 800米高度。
  自1935年起,德军就考虑组建一支舰载机单位。1938年,舰载机联队第2大队组建完毕,下属一个战斗机中队。1940年7月底,由于“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建造计划被取消,这个战斗机中队就划归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指挥。该中队首先装备的是Bf 109B战斗机,后于1939年夏换装了Bf 109E。但在Bf 109T战斗机投产之前,该中队就被解散了。
  最后的上舰梦碎
  1941年6月1日,Bf 109T战斗机首次交付部队,24架战斗机装备了驻挪威的第77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另外21架Bf 109T被交付给了“德隆塞姆”战斗机大队。它们集中分配给驻扎在挪威的拉德、瓦尔内斯和奥兰德特之间的第1中队。
  6月15日,格勒克纳少尉驾驶一架崭新的Bf 109T在奥尔堡和苏拉之间将一架“布伦海姆”战斗机击落坠海,取得了他的第1场胜利,同时也是Bf 109T第一架被确认的战绩。
  一直到1941年底,驻挪威的两支Bf 109T部队均在与皇家空军战斗,对手主要是“布伦海姆”、“博福特”和“哈德逊”战斗机,Bf 109T占有一定的性能优势,战绩不俗。当年9月6日,驻扎在苏拉的飞行员还与皇家空军的B-17四发轰炸机首次邂逅,德语论文题目,但未击落英机。8日,阿尔弗雷德·雅各比少尉和沃尔夫冈·施泰尼克少尉借助于地面雷达终将一架B-17击落于克里斯蒂安桑和比格兰之间。与“布伦海姆”和“博福特”战斗机不同的是,B-17轰炸机是从高空接近目标的。这是驻挪威的Bf 109首次击落B-17,战绩记在了雅各比少尉名下。被海因茨·沃伊特克中士击中的第2架B-17返回了金洛斯,但机上的一名机枪手已丧生。该轰炸机在迫降时成了一堆废铁,这也是B-17首次以机腹着陆方式迫降,但这不是最后一次,远远不是。   此时,Bf 109T上舰的梦想似乎又有了转机。未完成的“格拉夫·齐柏林”号自停建后就一直呆在格滕海芬,希特勒期望在闪电战结束后再恢复建造。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当“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最终服役时,Bf 109T肯定已经过时了,德国人设想中的替代品是Me 155。“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沉的过程提醒了德国高层--必须重视水面舰队的空中保护。
  11月23日,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传达了戈林的命令:所有可用作舰载机的飞机都要转交给海军,这就意味着Bf 109T-2战斗机要撤出战斗并改装为T-1型。为此,第77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番号也被撤销。
  1942年2月,在埃尔丁存放有5架测试用T-1飞机,在位于卡塞尔的菲施勒工厂里存放有45架T-2飞机。改装工作虽然简单,但却没有优先进行。希特勒似乎认为有必要拥有一支舰载航空兵部队,于是下令自1942年3月起继续建造“格拉夫·齐柏林”号,同时还计划改装3艘辅助航母。1942年5月,海军领导人宣布:“格拉夫·齐柏林”号将在一年后服役。
  德国海军计划从8月份开始,对48架Bf 109G战斗机进行舰载化测试,这可以被认为是Me 155的早期雏形。据说,Bf 109T-1战斗机将仅用于训练,可它才是当时第三帝国唯一可用的舰载战斗机。6月9日,德军高层针对“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的未来及Bf 109 T-1战斗机的命运召开了会议。保存下来的46架Bf 109T连同10架Fi 167和1架Ju 87C被一起存放在帕拉阿。1942年8月7日,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下令在帕拉阿组建第18试验和教导队,以便对海军人员进行训练并期望他们能够在1943年3月形成战斗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1942年末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使德国人继续建造航母的努力付之东流--地面战场更加需要强大的陆基航空队。1943年初,希特勒决定取消“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的建造。4月20日,“格拉夫·齐柏林”号被拖到了斯德丁,并于1945年被凿沉。
  德国海军已不再需要Bf 109T,德国空军遂自1943年4月5日起将它们陆续收回。4月30日,德国空军决定将其中的11架分配给赫尔戈兰岛战斗机中队,19架分配给第101夜间战斗机联队,虽然后者分到的飞机更多,但其战史却乏善可陈。
  Bf 109T的兄弟们
  伴随“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走向命运终结的不仅有Bf 109T,实际上当1942年初希特勒又对航母回心转意时,太平洋上的航母大战正如火如荼,零战、97舰攻、“复仇者”等美日舰载机表现出了巨大的战场威力,德军高层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原来的舰载机方案必须做出调整。
  Bf 109T的替代者是Me 155。该型机同样由梅塞施米特企业设计,基本上是海军版的Bf 109G。其机身完全是G型的翻版,但拥有折叠翼、弹射器接点和着舰钩。动力系统采用奔驰的DB 605A-1水冷发动机。主要装备有引擎上方的一门20毫米MG 151航炮,两门装在机翼上的MG 151航炮,以及两挺13毫米MG 131机枪,预计最大平飞速度可达650千米/时,比日本零战快了不少。
  Me 155的设计工作在1942年9月就完成了,但由于航母尚未服役,梅塞施米特企业被告之先将Me 155的设计存档,以备后用。只可惜航母一直到德国战败也没能完成。后来梅塞施米特又将Me 155改为一种单座轰炸机和高速截击机。到1943年8月的时候,Me 155项目正式转交给布洛姆-福斯企业,型号更改为Bv 155。这种飞机到战争结束也没能服役。
  在Fi 167 计划被取消后,“格拉夫·齐柏林”号的海上打击力量将全部由Ju 87C构成,即“斯图卡”的海军版。该型机在Ju 87B基础上改装了折叠翼,并加装弹射器连接点、着舰钩和用于紧急海面迫降的气囊。首架Ju 87C-0样机在1939年夏天完成,外观最大的特征就是电动折叠机翼和在原炸弹挂点安装的鱼雷。
  Ju 87C最终没能上舰,却因波兰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以及纳粹的宣传攻势成为一款明星飞机。在攻击一个波兰海军基地时,一架Ju 87C-0被防空火力击伤,飞行员不得不在水面迫降。那名飞行员后来居然又成功恢复了对飞机的控制,并且返回基地。这件事成为纳粹宣传机器用来宣传“斯图卡”和“智勇双全的日耳曼空中武士”的最好素材。不过后来这件事的许多细节被证明是伪造的。1939年10月Ju 87C-1的生产即被取消,已经投入生产的飞机则更改为Ju 87B-2转入空军服役。
  当战前德国海军提出研制一款舰载鱼雷机时,菲施勒和阿拉道企业均提交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和原型机。在1938年的测试飞行后,阿拉道企业的Ar 195原型机被踢出了局,菲施勒Fi 167中选。经过V1和V2两架原型机试飞后,菲施勒企业生产了12架初期生产型Fi 167A-0。
  Fi 167的确不俗,其性能表现甚至超出了海军要求,拥有极好的操控性。这是一架双翼金属机身,布制蒙皮飞机。安装了着舰钩,动力系统为一台奔驰DB 601B发动机。该型机有着卓越的低空和短距起落性能,这归功于它的机翼和起落装置设计,其延用了在Fi 156上大获成功的固定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修长的机身呈流线型,主起落架立柱较长,可耐受降落时较大的下降速度。由于起落架立柱的位置处于机体重心的前方,配合强力油压刹车装置,可以在较短距离内使飞机制动。
  不幸的是,在所有德国舰载机计划中,Fi 167最早被抛弃。1940年希特勒决定中断航母建造时,Fi 167的生产优先权被取消,之后又彻底停止了生产。当在1942年决定恢复建造航母时,军方又觉得这种双翼老爷机过时了,容克斯企业的Ju 87C将承担所有的俯冲轰炸与鱼雷攻击任务。
  菲施勒总共只生产了12架Fi 167,他们被运到荷兰做测试飞行,留存的Fi 167中的9架在1943年运回德国,然后被卖到了罗马尼亚,其余3架送到捷克的德国航空试验协会,用于试验起落技术。Fi 167没有1架幸存到今天。
  在赫尔戈兰岛保卫德国
  让我们再回到Bf 109T的故事,发展还算顺利的德国第一款舰载战斗机没能出现在“格拉夫·齐柏林”号的甲板,却在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上为第三帝国的末日流尽了血。
  1943年4月,赫尔戈兰岛战斗机中队作为一个临时单位成立了。其所属飞机上的编号都是白边绿字。通常,只有指挥部的飞机才能涂这样的颜色。中队飞行员都是从第1和第11战斗机联队精挑细选出来的。
  4月17日,当美军的B-17轰炸机进行大规模昼间空袭时,该中队首次接受了战火洗礼,其所属的4架Bf 109T飞至于斯特岛上空进行截击。门茨的Bf 109T座机被B-17轰炸机上的机枪击中,他只好弃机跳伞。而黑罗尔德则给予1架仅靠3台发动机飞行的轰炸机致命的一击,将其机翼齐根打掉。美军第1战斗机联队的作战报告指出,赫尔戈兰岛战斗机中队的行动往往令美军飞行员措手不及,其反复的正面攻击致使盟军重型轰炸机无法排成队列准确瞄准。
  7月上半月的天空出奇的安静,飞行员们享受着阳光和储量丰富的烈酒,德国本土正在忍受的物资短缺与食品配给似乎与这里没有任何关系。此时中队拥有的战斗机比飞行员还要多,残酷的本土防空作战已经对德国空军有生力量造成无法弥补的消耗。
  7月下旬风云突变,随着盟军昼夜轰炸政策的实施,“本土保卫战”进入你死我活的决战阶段,驻扎在盟军轰炸机航线附近的赫尔戈兰中队首当其冲。7月25日星期天,由于堕入美国陆军航空队轰炸机佯攻的圈套,德国防空指挥部未能有效引导赫尔戈兰岛战斗机中队,致使其第二次升空后才与敌机接上火,洪特在基尔东部的波罗的海沿岸上空击落了一架B-17,图罗夫斯基则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上空击落了一架迷航的敌机。在随后的1周,赫尔戈兰岛战斗机中队在与四发轰炸机的碰撞中几乎耗尽了所有飞机。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盟军轰炸机。
  由于性能已经不是P-51与P-47这样的盟军新型护航战斗机的对手,自1944年8月初开始,Bf 109T被集中到德国的训练部队去了。德国投降前幸存下来的Bf 109T被放置于一些公园里,倾听着第三帝国最后的丧钟。
  责任编辑:王宏亮

德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