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农业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城乡一体,交相辉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国农业、 农村发展模式 、未来启示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概况 德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表现在“四高”的发展水平上:一是农业生产的效率高。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二是农产品可以大量自给自足。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三是农业化高速度发展。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及销售、加工公司,实现了农工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于其他国家。建立大量实验室,科研作风和学术水平较高,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把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作为优先发展产业。 德国乡村环境风景优美。这个国家被三分之一的土地覆盖着,许多中小城市几乎都被森林包围着,德国变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国家。德国政府加大力度进行实施《土地整治法》,制定了相关城镇的规划,规划自然保护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二、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 德国的战略地位除了能够提供大量农业产品外,更能赋予其非常重要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功能和能力,特别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休养的场所;为工商业提供原材料,并为能源部门提供能源。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被德国政府摆在了第一的位置上,主要通过法学的经济的方法来保护农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的四个特点,德语论文,那就是: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施行财政补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走多元化发展;集约经营,增强竞争力;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保障机制。 1、政策扶持,财政补贴 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政府的补贴是德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显著地特色。多方面的扶持使德国农民的生产热情急剧增加,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增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欧盟和德国各级政府依据不同作物的面积和牲畜的头数以及休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人均高达4.5万马克,占农民年均收入的71.4%,这还不包括直接的农业投入部分以及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2、结构优化,产业多元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用法学、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早在多年前,德国制定了《农业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使原本规模很小、生命力不强的小农场转变为拥有10~20hm2或规模更大的“富有生命力的农场”。 同时,制定实施《土地整治法》,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其结果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超过30hm2,农场数量则减少到不足40万个。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跃居欧盟第五位,粮食总产量跃居欧盟第二位。在制定、实施法学和法规的同时,德国政府还利用信贷、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整土地结构。政府规定,凡出售土地的农民可获得奖金或贷款,以帮助其转向非农产业;凡土地出租超过13年的,每公顷租地可获奖金500马克。 3、集约经营,竞争有力 德国最开始是一个分散经营的国家转而又向集中经营转变,特别是德国合并后,又对原民主德国农业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集中改革,规模发展、专业发展成效明显,竞争力大大增强。突出反映在二个方面: 一是鼓励发展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德国农业公司规模较小,德语毕业论文,除直接销售蔬菜、水果等小部分少量产品外,绝大部分农业公司不直接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而是自发组成农业合作社或联合体,进行进一步处理、加工,并销售到下一流通环节。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和质量标准,负责产品销售,共同采购化肥、植物保护剂等生产资料,也从事市场调查与咨询,很多合作社还推出了自主品牌。 二是鼓励土地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互相间对其土地、农舍等资产进行出售、出租不受任何限制,也可以购买土地。随着竞争加剧,大农场兼并小农场的进程正在加快,大量分流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德国的土地合并,关于推进德国农业的机械化,改善田间的道路状况,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增强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农民教育。德国的农民教育形式多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正规大学或大专院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另一种是通过职业培训和进修达到国家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成人教育主要包括农学、家庭经济学、普通教育、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方面的课程。 二是实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德国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政府制定了适合农村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和事故保险等方面。该制度鼓励中老年农民提前放弃农业,把农田交给年轻的农民,有利于改善就业人员的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在50年代德国政府实施的《土地整治法》,明确了相关村镇规划,规划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德国的建筑业严格执行《建筑法》,该法对涉及有关建筑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一是分层次制定建设规划。联邦制定区域规划,各州制定国土区域规划,规划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在各级规划中,社区规划是国土利用最重要的手段。除上述综合性规划外,各级还派生出各种专业规划,从而使联邦的国土建设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是严格实行建筑招标。州一级的招标不但要执行《建筑法》,还要遵守欧盟的建筑指南,在欧盟范围内建筑设计师实行自由招标。招标前要先编制招标书,绘制土地规划图、空间规划图、技术规划图,认真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招标书要在当地报纸上公布。三是要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 三、启示 1、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德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大规模地减少农民人口来提高农业规模,以农业规模经济来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由之路。让农民平稳有序地转入城镇,人口向城镇聚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过程是渐进的、长期的,关键是要有一套政策,鼓励、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 中国一是要继续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为就业营造载体。二是要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被侵害情况普遍,政府应当采取鼓励、接纳、融合的方针,逐步解决。必须坚决推进统一城乡就业市场的各项政策,为农民非农就业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各级各行业工会都要把来自农村的职工纳入自己的组织之中,使其在合同、工资、福利、公民权利等方面切实得到公平对待。重视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纳入城镇公共政策的管理范围。维护农民工的人权、财产权和政治权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法学体系,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三是要建立灵活务实的财政补贴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入城市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财力补贴。 2、财政扶持,促进全国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财政扶持力度.德国通过政府调节和干预的方式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进行多方面资助和保护,至今仍对农民给予大量补贴。中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在目前财力无法大规模补贴农业和农民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好政策。 一是应利用好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是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和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治以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应调整黄箱政策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 德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效果、乡村优美环境的创建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伴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农村改革,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结语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农村的生态的保护。在经济做好的情况下,要改变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协调发展,让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改善,真正的让农民获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在注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保护好了环境,又做好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孟焰,林金炳.经验探讨在德国农业的借鉴意义[J].会计探讨,2003,(5). [2]杨纪良.德国农业的运用[J].农林探讨, 2002,(12). [3]郝振平.农业探讨中案例探讨措施的运用[J] 2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