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启示[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德国双元教育将公司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该模式为德国公司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实用人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及取得的效果已使诸多国家借鉴并采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启示
  【Abstract】The German dual system combined school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 and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undertak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together. The teaching model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skilled workers for the German and it has becomed the main form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ffects of this unique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any people , and it will be learned and applied in many countri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ystem; Enlightenment
  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此次在德国教育措施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进行了德国的跨文化、双元制教育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并对德国的手工业协会、职业学校、公司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感受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神奇魅力。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在德国公司中被广泛运用,为德国经济特别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如今在德国,该教育模式已进入具有双元制属性的高等院校,实现了与高等教育的贯通。
  1 德国的教育模式
  二战后,德国从一个战败国在几十年内跃居世界经济强国,“德国制造”更是享誉世界。究其原因,除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关键是德国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这是德国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核心动因。德国高等教育为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和市场人才,而德国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图1是在德学习时德方提供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图1
  2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1984年德国才首次将公司和学校的这种职业培训形式定义为双元制。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德国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双元”中的一元就是职业学校,另一元就是公司等校外实训场所,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公司参加实践操作。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学生所学与公司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缩短了学校育人与公司用人的距离,化解了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学生而学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矛盾。这种学校与公司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公司正需要的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支持。如今,“双元制”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
  在德国,规范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学法规主要有《职业教育法》、《公司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等。德国共有16个州,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由各州负责,而公司的实践培训却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并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学生在公司中接受培训是教育法规定给公司的最低要求,各个有资质的培训公司必须负责对其进行双元制职业培训。其法学规定:工人到公司就业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并获得毕业证书的,德语论文题目,公司就不能安排就业。德国所有职业学校、公司和各类培训机构均要按照培训章程进行,为保证全德统一的职业培训质量,为培养具有资质的运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2 职业学校与公司的紧密结合
  德国的教育法规定,除从完全中学升入大学的学生以外,其他学生都要进行3-6年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培训。以3年的职业培训为例,第一年,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的理论培训,课程中30%为公共学科知识教育,70%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通过一年学习,学生对各专业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选择,并找到适合自己且能向自己提供培训机会的公司后,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学生毕业后回该单位工作。在第二、三年度内的培训计划按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学生每周在职业学校上约一天半的理论课,其余时间在公司中接受专业实践培训。在整个过程中,职业学校注重基础教学,向学生传授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而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司进行根据公司实际岗位、生产要求,针对性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学生接受的是公司目前正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并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在培训后即可投入工作。职业学校和公司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师资和教学场所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双元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公司办学的积极性,使公司与学校、理论于实践、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
  2.3 教育对象的双重身份、双重权利与义务
  德国联邦教育法规定,接受职业培训前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通常是十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双元制职业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即在职业学校是学生,在公司是学徒。他们在找到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公司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签订合同之后,在公司其身份便是学徒,然后寻找自己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法明确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公司学徒可享有获取必要知识、技能和自谋职业等多项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努力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义务,其权利和义务最终是为了达到职业培训的目的。   2.4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实训教师或公司指导人员。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通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实训教师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经历或经“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且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一般应具有技师及以上技术。总的来说,只有在人品、专业和教学等方面符合条件的人才能从事教师工作。
  2.5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试教材与形式
  德国的职业学校所采用的是只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公司实际的基础教材和专业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而公司等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教材是联邦职业教育所统一编制的技能模块。学生一般经过两次考试,一次是在一年半时,一次是在经过三年到三年半培训后,参加由行会统一命题的考试。其中专业技能一般考3-4门,总时间约5-6小时,而实践技能考试时间较长,以机械数控为例,时间一般为16小时。培训由学校和公司进行,考核则由行业协会举办,实现了培训与考核的分离,充分体现了考试公平的准则,也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和实用性。
  双元制职业教育完全以公司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并与公司密切沟通,各公司广泛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增强了学生对公司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学校和公司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回报公司,实现了双赢。
  3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我国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在积极探究符合中国近况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有许多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到德国学习双元制教育模式,近日中德双元制教育中心落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德双元工程大学落户青岛等实例,进一步证实国家对双元制教育的重视,这是全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的新开始。鉴于此,我国的综合性大学,也应探究出一条双元制教育的新路。
  3.1 校企联合
  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相应的改革方法也正在逐步深入,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还依依不舍,理论与实际脱节还是瓶颈,特别是工科专业尤为严重,我们不能再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除在学校实训中心的实验、实习和实训外,更应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真正到公司参加实践,加入到生产环节,使学生在 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得到巩固和补充。公司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吸收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实自己的技术队伍,解决了公司人才的梯队建设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3.2 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在政府部门、科研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的共同支持下,公司、大学、科研机构三个基本主体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国有公司是实现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军,在产学研合作中能发挥大的影响,但中小型公司对广大高校学生而言更有用武之地。高校具有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环境,学校和学生可以为中小提供技术支持,公司可以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提供实际场所,使学生的科研创新更贴近于实际。世界许多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史表明,依靠创新转型驱动是确保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动力源泉,高校、公司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基调。
  3.3 配备复合型师资
  德国对实训教师资格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在职业培训中心,技能培训的老师都具有技师及以上,德语论文范文,学历大多是本科以上学历,且有丰富的公司实际工作经历。而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有技能的学历偏低、有学历的实践经历缺乏、专任教师对口率偏低等问题,我们要切实改变专任教师只是教师而不是师傅,而实训教师只是师傅不是教师的近况,逐步培养双师型、一专多能型的教师,真正做到专业教师有师德有学历,还有德国公司中的“师傅”技术和“师傅”经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构建完整的素质体系而适应“双元制”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影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3.4 教考分离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措施。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完全改变了中小学阶段的考试模式,教、考、评一体化,且考前复习辅导针对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受到很大作用。教考分离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考分离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但不参加命题、监考、评分等环节,避免了考试按照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志进行,使考试真正成为强化教与学双方达到教学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教考分离的实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双元制教育完全以公司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与公司密切沟通,各公司广泛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对公司生产与管理的广泛适应性,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的能力。我们要全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大学新模式,不久的将来,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刘振汉,祝雯静.德国的教育体制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教育,2004,3.
  [2]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比较教育探讨,2002,1.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探讨[M].北京,2017,4.
  [4]陈炳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1.
  [责任编辑:杨玉洁]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