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一个德国人眼中[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编辑:一天,一位24岁的年轻人、留学联邦德国的张钢同学来到《中国青年》编辑部,恳求我们帮他买本书。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张钢:我在联邦德国伍佩尔塔尔留学,放假回国探亲。临行之前,一位德国朋友托我买一本中文版的老子《道德经》。我当时满口应承,心想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大师,其作品名扬中外,满足朋友的心愿,不成问题。谁想回国以后,跑了北京许多书店,德语毕业论文,全都落空,得到的回答倒都简单:“没有。”“不知道。”“老子?没听说过。”更气人的是:“你到卖小说那儿瞧瞧去。”在北京买不着老子的作品就如同在德国找不到一本康德的书。我说没买到,谁信呢?忽然,我想起青年朋友之家—中国青年杂志社,不妨去求他们帮忙。
  编辑:听张钢同学说,在西德,几乎大小书店都有老子作品的翻译本,而且,相当多的外国朋友对老子的作品都很感兴趣,他的这位朋友即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把老子作品翻译本读熟了,还想对照原文,以求更深地理解。这些事实使我们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感到自豪,这个忙一定要帮。于是我们与中华书局的有关部门联系。他们很热心,专门从书库里翻出了两种版本的老子《道德经》。满足了张钢同学的请求之后,我们也托他到联邦德国后请他的朋友来信谈谈为什么一定要买中文版的老子作品。不久,我们收到了彼得·洛伦兹先生的回信,回信的开头写着:“老子在一个德国人眼中”。
  彼得·洛伦兹:作为一名物理学生,我一直对陌生的事物感兴趣,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在早一些世纪,中国的科学水平曾大大高于欧洲及阿拉伯地区,为了了解其形成,并了解中国社会阶层以及宗教方面的情况,我开始探讨中国文学。
  在我们这里,如果有人要找中国书籍,那么他最先接触到的便可能是老子的名著《道德经》。在德国有众多翻译本,也有单篇章节的译解,甚至“名言集”。后者对我来说有些残缺不全之感。在学习《老子》的过程中,我感到老子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也十分恰当,不必更改便可借用。一部作品的永久性给予它一个伟大的、不寻常的形象;文章给后人留下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也使我赞叹不已!作者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社会,这使我认识到: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德语论文,人类社会面临的待解决的问题大体一致,老子在他生活的社会里已经体验到人类生活、社会形态的总旨、精华,并把它们用精炼的笔墨总结、记载下来,这一切使老子及其作品与人类共存!
  我的一个朋友把《老子》章节代替画片挂在墙上,以此表示对老子的重视、敬仰!我们夫妇把《道德经》中的一节作为人生指南送给了我们的新生女儿。每当我遇到个人或职业上的问题时,常常求助于老子,它使我找到一个协调解决问题的措施。《道德经》对我来说是包罗万象的!
  编辑:彼得·洛伦兹先生说:“老子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也十分恰当,不必更改便可借用。”他指的是哪些方面呢?为此我们请教了一些名人,阅读了有关资料。据介绍,在当代许多尖端、复杂的科学发现上,在企图解释这些发现的高深理论中,有许多方面与东方古老哲学的论述几乎十分相似,甚至我们“无法区别它们究竟是物理学家还是东方的神秘主义者说的”。“我们所要作的发现只是古代智慧的一个例证、一种促进和精细化。”
  现代物理学家在向亚原子世界进行更高维空间的探究时,发现用经典逻辑思维已经不能解释了。比如: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可是“粒子”是物质的颗粒,只局限于很小的地方,而“波”却向四下传播,是连续性的。这种互不相容的方式为什么又能统一在光的身上,这种矛盾的现象曾经令许多科学家长久困惑不解。后来,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在描述这种现象时,把粒子和波各看成两幅图象,同时又看成是同一实体的互补。每一种图象只是部分地正确并且运用范围有限,但在对原子世界作充分的描述时,每一种图象又都是需要的。波尔确立的这种互补性概念已经成为当今物理学家思索世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个概念在其他许多方面也适用。1937年波尔访问了中国,他惊奇地发现,中国早在2,500多年前就确立了与他相同的观点,并且一直在中国哲学思想上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道教中,道家看到自然界的万物都表现为阴和阳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它们是对立的两极,又是变化的、统一的。中国古代用太极图表示阴和阳的传动性质,图中黑色的阴与白色的阳是对称的,但这个对称不是静止的,它暗示着强有力的、无休止的运动。古代中国对于对立两极的概念使波尔深感震惊,他发现他这位“得道者”走的只是中国古代圣贤早已指出的“宇宙之道”。他从此对中国文化极感兴趣。丹麦政府因波尔在文化与科学上的伟大成就欲封他为爵士,让他自己选一种花纹做盾形纹章,他毫不犹豫地选中了中国的太极图,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波尔认为,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协调性。
  在“力与物质”、“运动和静止”、“存在与不存在”等现代物理论述上,在现代自然科学高峰的标志--“靴袢假设”的观念上都有着与东方古典哲学思想协调一致的平行性,而这种相近在道教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道家常常谈到更高维空间的经验,并指出这种经验一般人感觉不到,而普通的语言又存在着局限性,即老子所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给人一种玄奥莫测之感,而现代物理学家的探究从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向四维空间突破时,也承认“高维的体验超越了感觉世界,这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我们日常的语言是不精确的。”
  有趣的是,道家的“是此亦彼也,彼亦是此也”这一对立的不断相互影响的世界观,并由此得出的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也被西方人称为圣贤的生活方式,老子的一些论述也被作为模仿的道德标准。这一点,从彼得·洛伦兹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来。
  ……
  当然,我们不会得出东方古典哲学与西方现代科学完全等同的结论。或许可以这样说:古代圣贤懂得道的本而不知其末,科学家则知其末而不知其本,但这两者关于人都需要,它们是“互补”的。
  到此,大家该明白为什么东方古典哲学(包括佛教、印度教哲学等等)受到许多西方科学家的那么崇拜,以至在西方青年中也开始有了市场。我想,如果我们能高度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从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思想财富,那就很可能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多的宝贵的贡献。
  (注:本文例证选自《走向未来》丛书《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