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纪录片中的二战与德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我在德国两年,几乎每周都要看一个题为“四十年前”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收录的是德国四十年前的文献记录电影。这些老电影主要是四十年前纳粹德国拍摄的新闻纪录片。这档节目还收录有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和苏联)的同类纪录片。纳粹德国的新闻纪录电影当然都是按照当时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指示拍摄的,但它们毕竟记录有不少真实的历史画面,那些画面不是解说词能任意歪曲的。四十年后,德国电视台按照原样重新播出这些电影,包括解说词在内都不作任何改动。当年它们的影响是欺骗,现在它们的影响则是警示。德国电视台常年安排这样一个节目,目的便在于此。跟随这些电影,观众似乎重走了一遍“二战”历程。
   从1982年10月17日到1983年1月30日,德国电视一台在每个星期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十三集文献纪录片《纳粹�e字下的欧洲》。这部纪录片根据罗曼・布洛德曼的同名书籍摄制。
   作为文献纪录片,《纳粹�e字下的欧洲》披露了不少珍贵历史资料。如第二集把观众带到希特勒年轻时曾经学艺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已经是德国“元首”的他,不是来重温做画师的“旧梦”,而是来“接”奥地利“回家”的。别忘记,当年吞并奥地利是经过“全民公决”的,而且赞成票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系列片第三集回溯了纳粹在慕尼黑“发迹”的历史,这座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的城市被称为“运动”首都。“运动”是当年纳粹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指的是政治运动,实质上是“运动”群众。在慕尼黑的市中心保留有一个水泥地面的广场,这在德国城市十分罕见。原来,那是当年纳粹分子为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毁掉原来的草坪与花坛,改建而成。德国留下这片水泥广场正是为了让人们不忘历史。
   纳粹标志本来是一个古老的表示太阳的符号,为一个带“钩”或者“拐角”的正十字,亦称“希腊十字”。太阳是光明的使者,但是纳粹“太阳”照到之处却是地狱般的黑暗,而最黑暗的地方当数奥斯威辛等“集中营”。1983年1月16日播出的一集就问道:“关于为数众多的死亡集中营,德国人都知道些什么?”
  五十年前的事人人有份
   关于一个已经被推翻、已经不存在的政权,把一切历史责任都推给它,大概是后人最容易、也最“轻松”的做法了。但是,1983年的德国人,并没有这样对待“第三帝国”。在德国人看来,当年那场战争“五十年前大家都在场”,德语论文题目,这就是说“五十年前的事人人有份”。当年的希特勒是得到选民的多数票才当上了总理,尽管半个世纪前的选民已经剩下不多,但包括战后出生的人在内,德国人仍然承认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所以德国人愿意重新审视那段历史,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不让那样的悲剧重演。
   那段时间,德国两家重要的电视台播出了不少反思历史的节目。1月25日,电视二台播出《为什么你们没有阻止希特勒?》,讲述的是一位1933年工会工作者的回忆。当时包括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在内的德国各个政党,还有具有很大作用力的德国工会,以及德国经济界,都没能阻止希特勒攫取大权。从1871年普鲁士“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起,德国军队就一直掌握在普鲁士军人手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不过是巴伐利亚步兵团的一名下士,为什么普鲁士的将军们也没能阻止那个他们看不上眼的下士?
   1月28日,电视二台又播出一个题为《以卡腾基辛为例……当纳粹攫取霍尔斯泰因一个村镇的权利时》的节目。位于汉堡以北的卡腾基辛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城市,但1933年它还是一个只有约两千人的村庄。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帝国总理的消息传来时,村里教堂钟声大作,以示庆贺。因为前一年11月,村子里百分之六十七的选民把选票投给了他所领导的纳粹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选民选择希特勒?像卡腾基辛那样的村镇在当时的德国绝非少数,这值得人们深思。
   德国电视一台1983年3月31日播出节目《为什么你们选择了希特勒》,4月7日又播出《为什么你们追随了希特勒》。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困难、社会不安定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出现“极端主义”思潮,并有追随者出现,这都不足为怪。但是,如果支持的人成为大多数,那就值得深思了。1983年的德国人,正是这样来反思自己半个世纪前所做的事情。
  永不凋谢的白玫瑰
   1943年2月的“白玫瑰”案是当时德国的著名案件之一。两名“主犯”,慕尼黑大学学生朔尔兄妹被判处死刑。由于酷刑拷问,妹妹索菲・朔尔被带上法庭时腿已骨折,牺牲时这个生物系学生还没满二十二岁,她学医的哥哥汉斯也才二十五岁。兄妹二人是2月18日在慕尼黑大学散发反纳粹传单后被捕的,四天后(22日)即受审并被判处死刑,下午五点,判决后仅仅几个小时,就在慕尼黑斯塔德海姆监狱执行。
   和朔尔兄妹同一天被处死的还有“白玫瑰”另一成员、汉斯学医的同学克里斯多夫・普洛伯斯特。接着,7月13日,同样学医的亚历山大・施莫洛尔和他们的老师、慕尼黑大学音乐与心理学教授库尔特・胡贝尔也被处死。10月12日,威利・格拉夫被处死,1945年1月29日,汉斯・莱佩尔特被处死。这几名大学生都曾服兵役到东线战场做医疗救护工作,是德军战争罪行和屠杀犹太人罪行的目击者。他们全都在慕尼黑斯塔德海姆监狱被处死,那是德国最著名的监狱之一,德国十个死刑执行地之一。
   联邦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对“白玫瑰”的介绍和索菲的相片,他们先后散发六种揭露事实真相、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希特勒、反对纳粹统治、反对战争的传单,还于夜间在大街上刷写“打倒希特勒!”“自由”等大标语。1982―1984年,我在哥廷根期间注意到,这群普通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胡贝尔教授,在东德西德都是妇孺皆知、备受崇敬的民族英雄。
   在这些年轻人的母校慕尼黑大学,主楼前两个广场现在分别以朔尔兄妹和胡贝尔教授命名,学生宿舍区的许多道路分别以“白玫瑰”成员名字命名。大学政治学探讨所被命名为“朔尔兄妹探讨所”。德国许多地方都为他们建有纪念碑,许多学校、街道、广场以“白玫瑰”或其成员的名字命名。
   他们的事迹还多次被搬上舞台,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我到德国的时候,正好赶上1982年拍摄的电影《白玫瑰》上映。导演米歇尔・维尔霍温曾因导演(兼编剧)反战影片《O.K》出名,那部影片1970年被西德选出送往美国参加第四十三届学院奖(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竞争,但连提名都没获得。这是一个很能说明美国与联邦德国异同的例子。影片讲的是越战期间一个美军四人小组巡逻时抓获一个路过的年轻越南女孩,拷打、强奸并且杀害了她。四人中只有一名士兵拒绝参与犯罪行为并且向上级告发,上级的回答却是那仅为战争中一个简单事故。告发的士兵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罪犯后来虽然受到审判并被判刑,但经过上诉,刑期便大大减少。1970年正是越南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德语论文范文,这样的影片在美国没能获奖,自可理解。人们应该想到的是,如果没有对“二战”的深刻反思,一名德国导演怎会拍出这样的影片?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做过“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阿登纳名列榜首,马丁・路德第二,卡尔・马克思第三,第四就是朔尔兄妹,第五是“华沙之跪”的威利・勃兰特。
   【王传生荐自《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华文出版社出版/童 玲图】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