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曾经历过百余年的"中国热",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西传。以往的探讨多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角度入手,但鲜有从语言文化角度展开讨论的。在这次东学西渐过程中,语言作为反映时代风尚的"晴雨表",忠实地记录了那段中西文明交通的历史。文章撷取当时"中国热"期间出现的几个西语词汇chinoiserie(中国风)、sharawaggi(造园艺术)、nankeen(南京布)和kaolin(高岭土),从语言文化层面做一管窥探讨。探讨发现,欧洲的"中国热"虽然与中国商品的西去和传教士的东来有主要关系,但很大程度上它是欧洲人自己创造的,这和我们今天主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完全不同。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17—18世纪,欧洲曾经历过百余年的“中国热”,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化西传,以及欧洲人关于中国文化的接受,我们不妨称之为东学西渐。在这次“西渐”过程中,语言作为引领时代风尚的“风向标”,忠实地记录下了那段中西 ,西班牙语论文,西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