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之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各国的绘画在审美情趣、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东方绘画,与从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而中国画与油画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中西绘画间既有着各自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又有着相互联系而统一的共性。下面就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作一些比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理性的精神世界与感性的物质世界的绘画
  
  中西绘画间存在着异同,其根源是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人的思维形式,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形成的。东方人内向,追求含蓄美,理性地认识世界,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本。以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的:“气韵生动”成为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原则,中国画如画山求其势,画人求其神,西语论文范文,画花求其态,这“势”“神”“态”都是气势、精神、生命之势、表现一种内在精神气质,西语专业论文,是一种“缘物寄情”的写照,主张“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以抽象的思维来表现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说中国绘画是智慧性的思维,它表现的是理性的精神世界。
  西方绘画(油画)是以严谨的、科学的、具象的、写实的、遵循事物规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一种绘画形式。他们用几何学探讨绘画透视,应用光学来指导绘画色彩,采用固定的、静止的观察措施、感情地、精确地描绘实体形象。正如达・芬奇认为数学透视法是“绘画的舵轮和准绳”一样追求造型的严谨与写实。西方绘画强调描绘事物的外形特征,是科学性的思维,表现了感性的物质世界。
  
  应用空灵与充实的构图
  
  中国画要求构图空灵、大胆留白,构图讲究虚实、蔬密、集散、开合的对比。如元代画家倪瓒《渔庄秋霁图》画面只有几棵零零落落的小树,隐隐约约的远山;画面留下大面积的空白,天空、湖水没有画上一笔,让人去想象那无限的空间,湖水是那样的平静,天空是那样的寂寥,显得空虚、冷落、孤寂、消沉,这一切是画家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表现了当时汉族知识分子比较普遍的闲适无奈,淡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沉默……
  南宋画家马远《寒江独钓图》画面只画出一叶轻舟和一个老鱼翁,以及淡淡几条水波,也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然而,它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如诗一般的境界。可见,中国画构图的空灵是以虚代实、计白为墨,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增强画面的气韵和活力。
  油画强调构图的充实,画面的每一个细小局部都不容忽视地、真实地展现客观的存在。即使是画天空上的白云,也得运用多种颜色来进行塑造。如果画面出现一块白布或白房子,也不能不画上色彩。因为一切物体都受其光源的作用,时间、天气、光线的不同。物体也随之受其变化。所以画面不可能留下空白纸,处处都应着笔表现出来。当然油画在表现手法上也强调主次、虚实的对比,但就画面形式而言,整个画面是充实的。如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干草车》的天空和水面。花了大量的笔触来表现,云海茫茫,浮云翻滚,暴风雨即将来临,地面忽然暗淡下来,水面也变成了色彩的乌云之色,然而远处天边一道光亮,带来了光明和生机……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
  
  采取散点与焦点透视
  
  中国画依照散点透视法则进行构图,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一种自由的、移动的透视措施。它具有多视点,多视域以及灵活多变等特点。采用散点透视,画面容量大。一个画面往往是不同地点、不同景观的结合体,甚至是不同时代的场面。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观”。并提出山有三远:“自山而下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对中国画应用散点透视规律进行创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如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展现出整个夜宴的主要内容,全画卷共分五段,每段都是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其采用散点透视进行构图,主人公韩熙反复出现,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串联成一个整体画面,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突出。此著作是古代人物画应用散点透视法则的重要代表著作。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应用散点透视法则描绘了京城内外一片热闹繁荣景象,也成为不朽的杰作。
  油画是遵循焦点透视法则,它受时空制约,采用静止的、固定的观察方式。构图上它只有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其表现形式有严格的规范,对画面中的物象有严格的透视成象要求和比例条件限制。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杰出的画家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与画家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等著作都是应用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
  采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是中西绘画表现形式的区别之一。
  
  墨韵与色彩
  
  中国画强调水墨的应用,将墨分为浓、淡、干、湿、枯墨等不同层次。水墨的变化是极为丰富的。用水墨塑造画面,表面上看来似乎色彩单一,然而,它不仅能表现丰富的层次关系,而且表现了物体的意象,并表达丰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对水墨有着特殊的审视心理和欣赏习惯,认为墨足以俱形达意,其它色彩用多了反觉得俗气。老子日:“五色(指青、赤、白、黑、黄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讲:“五色乱目。”主张朴素的美。道家认为墨色为玄色,即自然色,为万色之王,玄亦称天,即天色,道又叫做玄。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因这种思维观念的传承,形成了中国画以水墨来替代五颜六色的形式,使所有色彩都归结于水墨的变化中体味出各种色彩。当人们欣赏水墨花鸟或山水画时,思维会对画面进行再次创作,如水墨荷花。所感觉到的形象却是那样的纯洁而芬香。
  油画重视色彩的综合略论与应用,客观地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相互关系,它是自然色光的真实写照和科学处理,油画家对色彩有着科学和深入的探讨。17世纪之前。油画家所使用的色彩还比较单调。主要在室内光线下作画,只表现物体的“固有色”。17世纪之后,由于科学家牛顿光学说的确立,人类从本质上认识了色彩,色彩的形成,实际上是一定波长的光映在人的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感觉。油画家由此受到启迪,从室内走向室外,在创作实践中,对色彩有着充分的认识。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略论能力,对色彩的表现有着高超的技能,对色彩的心理效应也有着深入的探讨,建立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所以,油画色彩鲜明而丰富,色彩有着纯度、明度、冷暖等变化,自然逼真,美丽而动人。
  总之,通过以上中西绘画(中国画和油画)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的比较略论,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抽象的思维,主张“缘物寄情”“以形写神”强调主观。中国画家描绘了理性精神世界。西方绘画则主张对物体进行真实写照。重视直觉,通过具象思维进行表现,强调绘画的写实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是感性地表现感性的物质世界。虽然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各异,其终极目标都是表现美的形式,都是表现生活中的审美情怀和追求超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这种美的感受将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和拥护美的一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