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絪教授系出名门,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外孙女,自幼在上海麦伦女校、圣玛利亚书院等名校接受西式教育,后又考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大学执教英文。因学术水平过人,且教学严格而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后,俞大絪教授任教于北京大学,积极从事英语学科的建设工作,并且与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教授等人共同完成了新中国第一套高校英语系教材,为新中国的英语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英语大师俞大絪
俞大絪在这种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可谓是听说读写能力俱佳。1927 年,俞大絪与曾昭抡结婚。1931 年俞大絪毕业于沪江大学。1934 年,俞大絪留学英国,英语论文范文,就读于世界知名学府牛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并且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抗战爆发后,满怀爱国之情的俞大絪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重庆,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此外,俞大絪曾在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国外顶尖高校进修。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与众不同的学习与教育经历。俞大絪教师可谓是近代少有的英语大师,她的英语教学水平在近代中国可谓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她积累了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以及教学为其此后从事高校英语教材改革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执教中央大学
俞大絪执教中央大学,可谓是夫唱妇随。俞大絪的丈夫曾昭抡教授是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曾昭抡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从事的军事化工探讨。抗战爆发后,曾昭抡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中央大学执教化学。曾昭抡作为化学系的一把手,平时的教学任务很重,且还负责化学系的教材编写与资料翻译工作。作为妻子的俞大絪教授,自然是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助手的责任。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俞大絪积极地帮助丈夫翻译化学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随着抗日形势的不断恶化,教学条件变得异常艰苦。尽管如此,两人从未后悔自己作出的决定。俞大絪的英文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所有的教材都是由其亲自编写的,她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他们使用的教材,因此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或是艰涩。俞大絪所编写的教材十分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背诵单词。教学内容以英语会话、演讲、辩论、英语文学名著选读、小说选读等为主。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充满趣味,加之俞大絪细致入微的讲解,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2]201。1937 年前后,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在此期间,俞大絪主讲英语会话演说以及辩论。这一课程原本是为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由于课程内容丰富,以及俞大絪不俗的讲解风格,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探讨员学生选修此课,以至于每次上课时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俞大絪主动要求加课,但是前来学习的学生可谓是络绎不绝。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俞大絪坚持用全英文讲课,与学生对话交流也不例外。俞大絪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英诗选读课上,她经常声情并茂地朗诵英文诗歌,并且深入讲解每一首著作。在她的作用下,不少学生成为了英诗迷。俞大絪十分重视课后练习,每次都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但是与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不同,俞大絪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她每周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部英文长篇小说,并且规定至少每次阅读五十页左右的内容,要求学生编写读书报告。虽然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却没有不听话的学生。学生们为了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往往争前恐后地去图书馆抢资料,因为当时英文原著的数量十分有限。俞大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脱稿复述自己的阅读笔记。同时,让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以考察学生的听写能力。讲完之后,她会要求其他学生用英文点评,以及提问。如此严格的教学,以至于不少学生把俞大絪的课堂比喻成战场。尽管每次上课都让人觉得紧张,但是从来没有人松懈,甚至是“临阵脱逃”的。因为在她的课上,总能够学到真才实学。俞大絪十分热爱自己的学生,但是从来不溺爱学生。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严师”。虽然她身材娇小,看起来十分瘦弱。但是,她的严厉在整个中央大学是出了名的。她曾表示,学生可以不选她的课,但是选她课的学生决不允许逃课。旷课一次总成绩扣十分,旷课三次的取消课程学分。规定虽然严苛,却包含着俞大絪对学生的深情。她从来不训斥学生,讲课时总是循循善诱,经常询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如果学生有疑问,她会再讲一遍,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要有一个学生表示不懂,她就会重新解答一遍。因此,学生们对她心服口服。从来没有人违反她定下的规矩,因为在她那里可以学到受益终身的知识与才能。
三、从事英语教材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