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关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最为关注又感觉十分无奈的事情。/大学英语教学论文如何找到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一直是众多学者们探究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是 20世纪 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探讨的前沿,是现代语言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从 20世纪 90年代起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关于语言探讨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影响。词汇探讨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认知这一新视角出发,以基本范畴和原型理论为例来研讨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影响。 一、 基本范畴理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把世界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认知中组织在一起,并赋予它们语言符号,于是形成了范畴,范畴形成的过程即范畴化 (categorization)。或者也可理解为人类在歧义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对基本范畴的探讨始于罗杰·布朗(Roger Brown),他观察到一件东西在范畴等级中可以有不同的名称,而某一范畴等级的名称具有优先地位(superior status),即基本范畴,一直以来这都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影响最直接、相关性最大的关联点。在基本等级范畴基础上,范畴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在此等级上 ,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学习、记忆事物。 基本范畴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英语的核心词汇 (或高频词汇) 是任何使用英语的场合必备的基础词汇。掌握了核心词汇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向基本语言交际的大门。并且大量的派生词、短语搭配、习语都源自这些基本词汇。面对已有一定词汇数量积累的大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建构一个以基本范畴词为中心,相互关系,范畴层次明晰的词汇网络结构,这样就使得呈现在学生脑海里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汇 ,是相互关系的实物个体。这种脉络清晰的认知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快速记忆大量的相关联词汇,减少遗忘数量和降低遗忘速度,同时又可提高他们选词的地道性,提高其语用能力。由此,语言的交际功能容易得以实现,从而可大大提高学生在交际中的成就感,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和大学生都存在盲目追求词汇量多少而忽视对基本词汇熟练掌握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死记硬背了一大堆词汇却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高频词汇使用不当;生涩词汇的乱用、误用;英语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等等。因而大学英语应该侧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从最有用的、频率最高的基本范畴词汇着手,加强基本词汇的多义、搭配、辨析及语用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从而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 原型理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原型理论是 Rosch(1975) 提出的,后得到许多学者的修正和发展。它和范畴化一起构成了认知语言学建立的基础。在原型理论看来,同一范畴中,各成员并不是具有相同的地位,代表该范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中心的、典型的成员和边缘的、非典型的成员之分。中心的、典型的成员构成该范畴的原型或是类典型 (prototype)。原型具有普遍意义,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原型也意味着在一个范畴中,一些范畴成员远比另外一些范畴成员更典型,更容易提取,使用频率更高。比如,当人们想到鸟时,更容易想到的是麻雀,而不是企鹅,尽管企鹅也属于鸟类,因此,可以说麻雀也就成了鸟的原型。“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的范畴。”在语言学探讨中,原型理论起初只用于词汇 (主要是名词) 的语言学分类。由于在不同的语言中原型的概念不同 ,也很难弄清划分原型的根据,所以语言中究竟有多少原型意义是很难确定的。原型界定的不确定性为英语的词汇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词汇是范畴和概念的载体,实际上就是人类对概念的表征,概念的内涵是按它与事物原型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心理表征的,因此从各种角度都可发现词汇的典型或凸显性。既然原型的界定存在着不确定性,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认知习惯和经验将这些具有凸显性的词语看作其范畴内的原型,或把那些最容易识记、最常用、在这个词意义的基础上又最容易产生联想的词语视为这组同一范畴内的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