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探索[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教学质量突破的瓶颈,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英语教学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讨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思路,阐述应用其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指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突破。

关键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由于思维惯性的操作,无法适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采用单调呆板、死记硬背的措施记单词,对单词记忆缺乏兴趣;词汇学习缺乏自主性,不善于综合利用词缀、词语搭配及根据上下文线索猜词悟意;忽略了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缺乏对自己本专业英语词汇的知识储备等方面。
改变上述近况的办法是引进认知语言学来改革教学。认知语言学以亲身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探讨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应用认知语言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从考试到实用的质的飞跃。


一、 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原理略论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一种认知活动,是以认知为出发点,探讨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措施来探讨语言的学科。”也就是说,认知语言学探讨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的产生、获得、理解、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及其与思维、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结构模式。
认知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用认知语言学来指导英语教学,可以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不同需要。在这里将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教学简称为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是因其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旅游、商务、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导游、文秘、管理等第一线工作中能达到熟练应用英语的程度。因此,高职英语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运用能力既泛指运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应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实用能力”。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现的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也就是说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一种身心合一或心寓于身的认知观。按照这种观点,心智和思维产生于人跟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在这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身体获得经验,这种经验用“体验”称之最为恰当。由此,认知教学法的体验特点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能力培养可谓是两者的契合点,有效地应用这一契合点,英语毕业论文,正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原理。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适应基本范畴理论的层次性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即从基本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世界。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下为下属范畴。基本范畴层次的事物最易被人们识别,是最早、最自然习得的范畴,英语词汇也一样。由于基本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认知与客观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关联,因此基本范畴词汇是最早产生、最为简短、最早被人习得、使用频率也最高的词汇。基本范畴词汇通常都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易快速识别和被习得的,具有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因此,词汇教学要在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基础上,有步骤的向更抽象的上位词汇和更细化的下属词汇推进。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高职学生的英语词汇A级水平需要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17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0个专业英语词汇。面对庞大的英语词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念,第一步是对英语词汇进行分层次教学,英语毕业论文,即分为基本范畴层面词汇,上位范畴层面词汇和下属范畴层面词汇。第二步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词汇使用频率,对基本范畴词汇进行优化选择和重点教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根据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把词汇归类总结,形成“链”,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例如:可把基本范畴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食品、服装、交通、自然现象、职业、文具、家庭等。经过归纳整理后的基本范畴词汇,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条“语链”,然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以基本范畴词汇为核心成发散状的网络。如果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学生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分类,并记忆其同类的相关词汇。
2.原型与隐喻相结合的多义词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类推是一种松散性类推和发散性思维的心理过程。隐喻类推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发散思维、想象,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关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可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隐喻能使我们正确理解抽象概念域,能使我们的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
3.隐喻中的跨文化相似性与异同性略论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产生了隐喻思维。隐喻思维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认知基础,因此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高职词汇教学方面,应该运用跨语言隐喻的相似性,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高职教师应该注重词汇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把英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将其与自己的文化知识进行对照,找到目标语和母语中的隐喻共性。例如要准确理解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对西风的描写,没有相应的地理背景知识是不行的。英国地处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西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温暖和湿润,是春天的气息,这首诗是对春的讴歌。而汉语中的“西风”却使我们联想到寒冷、萧瑟、凛冽、凋零等。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特别强调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运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这就更加需要加强跨文化的隐喻相似性与异同性略论。跨文化的隐喻相似性的实质是人类生活背景的一致,结果出现在语言表达上观念上的相同;而异同性,则是由于地域上社会经济自然上的差别,出现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例如英语词汇的跨文化隐喻异同中,汉语中表示嫉妒用“眼红”而英语中却用“greeneyed”来表示。又如汉语中“力大如牛”一词,在英语中则用“as strong as a horse”一词来表达。而“black tea”是“红茶”之意,不可以误解为“黑茶”。这些观念需要传授给学生,并强调跨文化异同性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可有目的地突出跨语言隐喻的类推和对比,通过帮助学生对文化的把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度和创造性,并可以扭转词汇教学中教师单方灌授,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局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