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略论隐喻的认知功能并比较英汉语隐喻的相似性[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英语语法论文根据当今有关隐喻探讨的最新理论,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略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比较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隐喻的相似性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相似性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充满了隐喻,据统计,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平均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即使在严密的科学、哲学和政治语言中,隐喻也是随处可见。对于隐喻,’s NewWorld Dictionary说,“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个解释十分简明,意思是说,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示某一事物的词或者词组被用来表示另外的一种事物。由于它的比喻是隐藏着的,那么它的本体与喻体的联系就显得十分的紧密。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也说,隐喻是“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described interms of another. The basic figure in poetry. A comparison is usuallyimplicit.”。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用隐喻这一修辞措施的人,一般在句子中不明确告诉读者A像B或B像A,而是简洁地说A是B或B就是A。古往今来,隐喻一直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为人们所关注,成为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探讨的热点。随着对隐喻探讨的深入,人们对隐喻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然界的复杂性,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以及语言系统自身在表达上的局限性,迫使人们通过比较简单的事理去说明复杂的事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喻”不仅是增强语言艺术效果的手段之一,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因此,“隐喻”具有“全球性”。但由于文化异同的缘故,不同民族在应用隐喻描述相同事物时,有时会用不同的喻体;有时尽管喻体相同,但喻意又不尽相同。本文拟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研讨一下跨文化语境下隐喻的相似性。

一、隐喻的认知探讨

20世纪30年代,从英国修辞学家、相互影响理论创始人I. A. Richards开始,隐喻的探讨才逐渐开始向认知及其他学科发展。Richards认为,“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思想之间的一种交流(intercourse),是语境之间的互相影响(transaction)”。他从认知的角度看待和略论隐喻的本质后指出,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中的隐喻是通过对比而来的。因此,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实际上还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到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探讨又进了一步,其中以美国的George Lakoff和MarkJohnson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和作用力。他们在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1980)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一种基础。他们对隐喻的探讨一反传统理论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开辟了新的探讨视角。在系统论述和阐明隐喻作为一种思维、认知方式时,Lakoff重点提出和探讨的对象是隐喻概念。隐喻思维使得人类把存在的、具体的东西看作喻体去意指那不存在的、抽象的或无形的喻意,从而使概念之间互相关联,形成概念隐喻。此外,Lakoff和Johnson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隐喻句,而这些隐喻句的使用又常常是成系统的。Lakoff指出,“隐喻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维和行动中。我们是用日常概念化系统的语言来思考和行动的,这种日常概念化系统实质上是隐喻化了的”(Lakoff,1980)。隐喻概念体系来源于人们的经验,生长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就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思维规律来说,人们在认知未知的难以定义的事物时,往往要依赖或参照熟知的或起码是已知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我们常说,“人生是一场梦”,“时间是一种资源”,“Time is money”,“Internet is highway”等,这些都是一种隐喻,是人思维中的一种类比、借喻。说“Time is mon-ey”这一隐喻概念时,时间被当作金钱,人们用对待金钱的概念去认知时间,所以,waste my time,save me hours,cost me anhour,所用的waste(浪费)、save(节省)、cost(花费)诸种表达都源于金钱的使用概念。由此可见,“一个隐喻概念中的喻体作为人们认知的对象,它的特征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隐喻概念可能由本体与喻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征构成,一旦这个隐喻概念形成,喻体的其它潜在的特征就可能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得以显现”。当然,隐喻还涉及到社会与文化的范畴,比如“Time is money”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时段与场合就不一定普遍为人们所认同。所以一定的隐喻认知结构在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过来作用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隐喻认知思维系统关于社会的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隐喻的认知功能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