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习得性无助产生后会造成动机上的损害,认知方面的障碍;情绪上的创伤等危害。同时塞利格曼也指出人类的习得性无助经过一定的努力使可以消除的。
第1章 文献综述
1.1习得性无助概述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1967年在实验时发现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对习得性无助的探讨起源于塞里格曼和梅尔(Seligman&Maier)对动物行为的探讨。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早先任务情景中的结果不可控对后来行为的消极作用。 探讨中发现,习得性无助产生后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1)动机上的损害。由于感到外部事件的不可控,动机降低,英语论文网站,表现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2)认知出现障碍,形成外部事件不可控的心理定势。(3)情绪上的创伤。情绪失调,出现消极反应,陷入抑郁状态之中。当人们面对反复的失败和遇到不可预测或无法躲避的惩罚时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但人类的无助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流程。通过免疫影响,可以使无助效应降到最低,而通过治疗可以消除无助效应。该理论提出后引发了基础和运用领域的多项探讨。是近年来西方动机探讨中的一个焦点。探讨者们希望未来的习得性无助向三个方向延伸:向内、向下以及向外。向内指的是分解包含在这个现象中的基本过程。用向下指的是习得性无助之基础的生物学过程;向外所指的是习得性无助在理解人们的痛苦和成长方面的实际运用。
1.2习得性无助的有关理论 习得性无助理论提出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
1.2.1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控制理论 早期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是以控制性为基础的理论,既有机体对结果的控制感。突出了认知因素,注意力放在了无助的个体关于最初导致他们无助的不可控事件的认识上。塞利格曼认为习得性无助是由三个相互联结的方面组成:一是产生不可控的环境,即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是随机的、不依存的、不可控的;二是伴随性认知,即认为任何积极的行动都不能控制其结果;三是放弃反应,指人们对偶然性认识后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即用无助心态来看待以后发生的事情,感到自卑,缺乏自信,放弃了努力去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塞利格曼(1975)认为消极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产生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或改变的时候,人才会产生无助感。同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认为学习结果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他在认知论的立场上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模型,说明了它的产生过程。习得性无助的产生过程分四个阶段:机体获得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作用后来的学习。 然而,随着探讨的深入,这种对习得性无助产生条件的归因由于是直接从动物的探讨中类比推理而来,英语论文,因而过于简单,难以从根本上归因人类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复杂性。它无法解释人在不可控制的条件下产生的所有心理反应:基于此,心理学家进一步研讨并提出新的理论。
参考文献: 1.Abramson,L.Y.,Seligman,E.P.,&Teasdale,J.D.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73,37:49-74. 2.Carolyn M.Jagacinski and John G.Nicholls,(1990)Reducing effort to protect perceived ability:”They’d do it but I would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82no.1 15-21 3.Dweck,C.S.Motivation Process Affecting Learning,.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146-157 4.Frances W.Quinless,Mary Anne McDermott Nelson,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Nursing Research,1988,Vol.37(1):11-15 5.Hersh,Stone&For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A heuristic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96,84(1/4):101-113 6.James D.Brown,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7. 7.Kevin Sutherland&Nirbhay Singh,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s:Deprivation in the Classroom,Behavioral Disorders,Feb2017;29(2):169-181 8.Maier&Seligman,Effects of incapables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learning,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No.63.1967 9.Michael Firm、Chi-en Hwang、Margaret Copella,Sarah Chark.learned Helplessness:The Effect of Failure on Test-taking.zEducation.2017,12(4):688-694 10.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ause explanations as a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Theory and ev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1984,91:34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