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计算机专业的网页设计课为例,研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角色理论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是任务教学法中关键的定义,关于什么是任务,并没有权威的说法。国内专家龚亚夫认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而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主要是指在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任务,是目标语的载体,为到达某一目标而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贾志高教授指出:“任务是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且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涉或互动活动。”任务型教学法主要理论来源是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Davyd Nunan指出,设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们感觉仿佛在现实的环境中使用语言,这是任务教学法的本质。“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它通过让学习者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来达到灵活熟练应用语言的目的”。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可操作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和询问等多种语言活动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准则 通过以上略论,我们不难看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人为本”,所以在任务型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准则: (1)真实性准则。这是指教学材料要真实,在任务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知识信息。 (2)可操作性准则。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避免环节过多、程序复杂的课堂任务,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3)互动性准则。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知识输入机会,学生要密切配合教师,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知识的有效输出。 (4)连贯性准则。这一准则是针对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联系而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并非只有一个任务,也并非是多个任务的无关联堆积。一堂课的若干任务应是相互关系并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指向的“任务系列”或“任务链”。在连续的任务中,英语论文,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或拓展。 (5)实用性准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密切关系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课内的学习一定要为课外的学习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教师把所安排的任务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起来,从而促进任务的完成。 (6)促进性准则。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影响。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任务的活动,亲身感受并体验任务要求,激发学习的动力,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了一定的心得,便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任务型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是学习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具有学习自主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力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次把教师角色入社会心理学,创立了角色理论。他指出,“角色理论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习,不仅要掌握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和监督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 (1)促进者。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是任务完成情况的促进者,通过对任务的选择、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2)设计者。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任务,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切忌完全照搬课程教学计划,要灵活应用相关准则自由地设计教学任务。例如: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可使用学生熟悉的任务使他们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方式等;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可设计活动进行略论和测试。 (3)组织者。教师根据设计的任务,要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组织任务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 (4)合作者。正如杨敏所说,“任务型教学认为人的认知与经验共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建构过程,是不断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学习不是由都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用交互观建构教学并实施主体性教学。” 教师和学生是任务的共同完成者,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任务型教学法是一个交互性措施,需要师生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5)监督者。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任务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任务完成,也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