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支架”一般指在高楼的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脚手架,而在教学中,“支架”作为一种隐喻,主要用来比喻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过程中起到一定辅助影响的概念框架。“支架教学”的理论概念最早由布鲁纳提出,主要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一定的支架协助学生进行攀爬,帮助学生不断的构建自己,从而获得更高的能力和更高的水平。[1]支架式教学理论问世以来受到了多门学科的关注,本探讨尝试将支架式教学引入到《商务英语沟通》课程教学中,探索其教学的实际效果,以期为支架式教学形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1. 实验对象。以广西钦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7 级英语系两个班共 74 名( 每班平均 37 人) 学生作为实验的对象。一班设定为实验组,进行支架式教学,一班设定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一般教学。2. 实验措施。实验前,随机抽取 BEC( 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 中的一套中级证书考试题对学生的原始水平进行测试,以确定两个班级的商务英语水平是否保持一致,是否符合实验的客观需要。商务英语教学BEC 考试是剑桥大学委员会专门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商务英语学习者设计的,它涵盖了商务英语在各种情境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考核。由于“说”和“写”的部分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测试只选取了阅读和听力两部分进行,听力和阅读分别为 30 和45个题目,每题 1 分,满分为 75 分。两种教学形式实验一共持续 16 周,两个班在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的时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度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试验后,教师对《商务英语沟通》课程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进行统计略论( 采取卷面成绩统计主要是为了避免总分综合评价时教师主观评价的干扰) ,以确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堂认知反馈的调查,以了解学生关于不同教学形式的认知和反馈情况。课堂认知反馈问卷主要由学者 Gardner 制作的英语学习态度分量表改编而成,问卷共设 12 个问题,8 个为正向,4 个为负向,所有的问题都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评定法。其选项中包括“非常赞成( 5 分) ”“比较赞成( 4 分) ”“没有意见( 3 分) ”“比较不赞成( 2 分) ”“非常不赞成( 1 分) ”选项。正向问题和负向混合分散排列,问题包括学习积极性自评、教学形式评价、课堂气氛评价、学习收获评价、兴趣提升评价等方面。3. 数据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 EXCLE 进行整理,同时通过SPSS17. 0( 中文版) 进行统计略论,主要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略论。独立样本 T 检验主要用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数的标准化异同,当显著性 P 值小于 0. 05 的标准时,就可以认为异同性具有显著性,且具有意义。通过 T 检验略论,了解学生进行支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异同。
二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