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法的创新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
1.引言 语篇略论虽然发端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典修辞学,但现代语篇略论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语篇略论已从对语言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并试从体裁角度略论语篇的结构,这就使得体裁略论应运而生。可以说,体裁略论是语篇略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涉及文体略论,又涉及语篇略论,是多学科交叉探讨的产物。近年来,国内介绍体裁和体裁教学法的文章日渐增多(如:秦秀白,1997、2017;方琰,1998;韩金龙、秦秀白,2017),也引起了不少教师的兴趣,并有一些人把体裁教学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如:李宣松,1997;陈平,1999;王水莲,2017等)。对体裁的讨论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用理论指导教学的意识,使得对语言的探讨成果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本文主要讨论了体裁、体裁略论和体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并尝试将体裁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教学。
2.体裁、体裁略论和体裁教学法 2.1何谓“体裁”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Richards等人(2017)编写的《朗文语言教学及运用语言学辞典》将体裁定义为“一类特定的言语事件(speech events),这些言语事件被言语社团认为属于同一类型”。Swales(1990:58)认为,体裁“包括一组交际事件,其成员具有共同的交际目的(A genre comprises a class of communicative events, the members of which share some set of communicative purposes.)。”Bhatia(1993:13-16)认为,体裁是一种可以辨认的交际事件,常常出现在特定的职业或学术社团范围内,其特点就是具有被该社团确认和理解的一整套交际目的。Ventola (1995)认为,体裁是生成特定语篇结构的符号系统;体裁能体现社会交往过程。人们的社会交往往往具有“重复性”、“习惯性”。这种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往往可分成若干“层次动向(move)”。社会交往过程所包含的层次动向不完全一样,但相似之处颇多,因此可归入相同的社会交往类型,这便构成了言语交际的体裁。在上述学者对体裁定义的论述中,有几个词是反复提到的: 1)一类/一组事件:这说明体裁所涉及的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大环境中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例如,“求职信”是一种体裁,它只是整个招聘过程中的一个交际事件,与其相关的其他交际事件还有面试、决定是否录用等。 2)社团:交际与社团和文化密切相关。如果你不属于某个社团,不了解该社团的观点、文化,也不知道其用语,那么,交际起来就很困难(Widdowson, 1998:6)。但这里的社团和文化不局限于某个国家之内。从事共同职业的人可以构成一个社团,无论他们是什么国籍。 3)类型:这既说明体裁具有可以辨认的、大致相同的结构,即类典型,又说明其常规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求职信”由若干可以辨认的“层次动向”(move)组成:开头用语(opening)、提及招聘广告(referring to a job advertisement)、说明候选人身份(offering candidature)、陈述申请理由(stating reasons forapplying)、说明如果被录用,什么时候可以来上班(statingavailability)、推销自己(promoting the candidate)、提出条件(stipulating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提供推荐人姓名(naming referees )、附寄有关文件(enclosingdocuments)、礼貌收尾(polite ending)、签署姓名(signing off)(Henry &Roseberry, 2017:159)。在这些“层次动向”中,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如:开头、说明候选人身份、推销自己、礼貌收尾和签署姓名。其他的则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 4)交际目的:这是区分语篇体裁的最重要标准。交际目的的变化会使同一类型的语篇,甚至同一语篇内不同部分中组织结构和语言风格发生变化。 2.2体裁略论 Bhatia (1993)认为体裁略论并不单纯采用语言学略论措施,而是将语言学的略论措施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措施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略论措施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社会学措施则是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探讨,研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从而揭示特定体裁结构之所以得以形成并能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措施则探讨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究特定的交际目的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的。 Richard和White (2017:155)认为体裁略论的根本宗旨是探讨交际目的,不同的体裁是为达到不同目的而服务的。秦秀白(1997:11)认为,在对话语或语篇进行略论时,如果仅仅重视语篇的衔接手段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而忽视语篇的宏观结构略论和语篇体裁的社会功能及交际目的,那么就很难做到有效而得体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以上讨论表明,体裁略论主要是探讨在特定环境中语言是如何使用的。体裁略论的核心是交际目的,交际目的的不同决定了语篇组织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异样。体裁略论通过对语篇建构过程的略论来揭示语篇的交际特性。同时,体裁略论主张在特定体裁的规约范围内,语篇可以根据个人的交际目的采取不同的语言特征和篇章结构。在具体的体裁略论中,一般使用Swales的“层次动向法(move approach)”,即根据作者或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对某一语篇根据意义与功能划出层次,然后根据层次再来考察略论语言表达的形式。 2.3体裁教学法及其意义 体裁教学法就是把体裁和体裁略论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语篇的体裁不同,其交际功能也不一样,从而导致其语言风格和谋篇模式的异同。如果我们从体裁略论入手来略论语篇的组织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至少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篇章的组成部分,避免给人留下冒然、唐突或“被吊起来”的感觉。关于体裁交际目的的略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应用什么语言策略来达到交际目的。体裁略论的价值还在于不同文化的语篇可以揭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对体裁有所了解,使他们知道不同的语篇图式结构和建构过程,并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布置相关的任务,提醒他们有意识地应用某个体裁,会使他们写出较得体的、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语篇,从而比较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另外,由于体裁略论可以揭示体裁之间的不同,这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好的语篇范例使他们有章可循。 有人反对过多强调体裁的类典型结构,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出现“千文一面”现象,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关于根本没有体裁意识,而且对“套路”和“套话”也不熟练的学生来说,在开始时的强调也是为了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后再行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