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略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因素, 并从教材、 教学法等方面研讨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 尤其中国加入 WTO后,既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又有专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虽然商务英语口语已经作为商务英语系的必修课, 然而长久以来, 口语教学一直是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受应试教育及传统的教学法等作用, 在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更注重的是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教授, 而忽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具备了专业商务知识、 语言能力之外,往往由于缺乏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文化适应性,引起交际活动的失败。因而,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异同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Ruben(1976)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至少七项内容: 1)能够对人保持尊敬并对其持积极态度; 2) 能够以描述性而非评价性的方式对待别人; 3) 能够认识到个体之间在感知、 知识、 情感、 见解等方面的自然异同; 4) 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5) 能够在不同情景中灵活地扮演不同角色; 6) 能够准确地判断对方的需求并以此为根据与对方进行恰当的互动; 7) 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新情况和尚不清楚的情况, 并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Kim(1991)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适应能力, 体现在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包括头脑的开放性、 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的变换能力等; 情感方面包括移情能力、 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够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 行为方面包括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和维持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等。贾玉新( 1997) 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语用能力、 情节能力和策略能力。文秋芳(1999)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 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 宽容性和灵活性。 高一虹( 2017) 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道”和“器”之分, 前者为交际主体的基本取向, 后者为具体的交际技巧和措施。 总而言之,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单一的, 而是建立在交际能力基础上的文化沟通等能力的综合体。 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因素 众多因素作用着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中西方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的不同, 作用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中方是发散性思维, 西方则是直线性思维; 中方注重整体, 综合概括, 西方重视个体, 强调逻辑略论, 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概述性, 抽象性强,英语具体性强。 例如在时间的表述上, 汉语是以年月日的顺序, 而英语却是把年放在了最后。在价值观上, 中方重儒家文化, 集体主义,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如中国人在面对表扬时, 语言上常表现的是谦虚, 否定自己, 西方却坦然接受表扬, 表现个人的成绩。 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当前的考试制度, 教材, 教师等因素。 学生为了应付英语四六级及专业等级的考试, 往往学英语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过级, 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沟通影响, 英语口语的实际练习应用更少的可怜, 同时又缺乏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更难了。 在商务口语教材方面, 呈现出单一, 过时等特点, 缺乏实用性, 而且教材把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知识的应用上, 设计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很少, 对跨文化的引导和应用更是被忽略了。 教师在商务口语教授过程中关注地更多是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 如词语的应用是否恰当, 句型的解释等等, 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性, 同时又缺乏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 因而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主动性不足。 四、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其口语交际能力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语法、 词汇、 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教授, 课堂时间也大部分是一个人的“独言堂”, 忽视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哑巴英语”也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学生的口语交际应用方面的缺陷。因此为体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 就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的交流,增强其交际能力。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口语交际活动常受到情景、 情绪、 态度、 动机和兴趣等多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学生学习动机不高, 课堂气氛紧张, 就容易产生焦虑、 不自信等消极心理, 他们不敢张口, 严重作用交际的进行。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课前热身,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语言游戏等为学生营造活泼宽松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愿意开口, 敢于开口并积极开口交流。 2)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影响 口语教学过程中, 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方式, 而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统一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的主导影响, 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改善认知心理, 具体地说教师不仅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而且也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时,尤其是其在交际中所犯的错误时,要有正确的态度。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教师要视交际活动, 交际环境而进行何时纠错, 如何纠错。应避免过多纠错, 否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作用交际和氛围, 在不作用交际大局的情况下, 可不予理睬, 或者在交际活动结束后, 给予指正。而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积极合作或者个人所取得的进步,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采用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辩论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 以及交际法、 认知法、 任务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使学生融入其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开发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对文化异同的认知性和应变性。 例如, 在商务口语课里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商业午餐,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业伙伴进行商业午餐的场景, 如来自中方和美方的商业伙伴进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行商业午餐的场景模拟。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结束后, 对中西方餐桌文化, 礼仪进行比较讨论, 能否找出对方中的不足之处, 最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中西方餐桌文化的介绍和总结。例如一次成功的商业午餐, 更多地体现在对对方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上, 要注意在服饰上是否合乎礼仪, 对西餐餐具的摆放使用是否熟悉, 话题是否合适等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商务交际的同时, 加深了对文化异同的理解, 增强了其交际策略。 3.充分利用多媒体、 互联网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教师应该多收集, 整理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音、 像等资料, 充分利用多媒体、 互联网, 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一个声、 像、 文俱全的真实交流环境。这点与建构主义理,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