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形式兼顾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的几个措施[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林景鸿(2017)认为,英语诗歌语言优美,韵律感强,而且文化内涵丰富,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很有潜力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可以创造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提供了适量的诗歌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诗歌学习空间,但由于应试文化的作用与教师自身修养的局限,在实际教学中,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且对于英文诗歌教学的探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为改善这一近况,英语毕业论文,笔者试图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讨英语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依据
    1.意义形式兼顾的理念
    意义形式兼顾的教学理念(focus on form,常缩写为FonF)旨在让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具有交际和意义情境的语言形式上,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与准确性。Long(1991)给FonF的定义是:“学生在课堂上全心全意地关注意义和交际活动时,教师明确地引导他们同时关注语言的要素。”可见,FonF首先是对意义的关注,然后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关注习得进程,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最终帮助学习者有效地习得目标语。与纯语法和纯意义的课堂教学相比,FonF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更流利、更准确。
    2.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反对将语言细分为词汇表、动词搭配、分离的语法点或孤立的语言成分。按照整体语言教学法,学习者先接触一篇“完整”的文本(如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首歌或一段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其大意;通过与其他学习者互动探究其意义,然后集中关注特别的细节和语言结构(如词汇和语法);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等活动,学习者能完成超出现有能力以外的任务。
    二、教学思路
    传统英语诗歌教学类似母语的诗歌教学,通常教师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诗歌背景,然后以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诗歌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剥离,语言吸收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根据意义与形式兼顾的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结合整体教学法,设计出英语诗歌学习的有效模式。这个教学模式的流程为:诗歌欣赏——语言探索——归纳验证——诗歌仿写——成果分享。
    该模式首先通过听、诵读等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及意境,关注诗歌的意义,然后逐步进入语言聚焦阶段,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即教师引导学生略论诗歌的结构、句法及措辞;再由学生自主聚焦语言的形式,应用教师传授的措施和示例来发现、归纳和验证所学的语言知识;然后学生通过练习,聚焦形式的同时关注意义;最后再次聚焦意义,通过诗歌仿写、分享交流等任务,使得诗歌的写作变成有意义的表达。诗歌的欣赏、语言探索与归纳验证是语言的输入阶段(input),随后的两个环节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产出(output)。整个教学过程从对意义的关注逐渐过渡到形式,通过对语言形式的两次聚焦逐渐过渡到意义,最终关注意义,实现学生的流利表达。如下页图所示:
    G381Y932.jpg
    三、教学实例及评析
    人教版英语教材(NSEFC)必修2 Unit 2 “Poem”的Reading中介绍了四种类型的英文诗歌:nursery rhyme,list poem,cinquain,haiku,并提供了相应的8首英文诗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欣赏、感悟英语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与整体意义的基础上,逐步了解英语诗歌的结构与遣词造句的特点,最终学会创作简短的诗歌,并与同伴分享交流。
    1.情景体验,以“听”导入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的配乐诗朗诵,优美的诗句和轻柔的音乐情景交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并导入本课的主题:poems。
    活动一:教师播放Unit 2 “Poems”中的一首童谣(poem A),该诗措辞简单,节奏韵律感强,押韵格式规范突出。
    G381Y933.jpg
    播放第一遍时,学生聆听并打拍子(感受诗歌的节奏);播放第二遍时,学生边听边画出本诗的尾韵,归纳其押韵的格式。通过两次“听”的活动,学生感受了诗歌的音韵特征;通过打拍子的体验活动,将抽象的“节奏”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画”的活动,让学生聚焦童谣的尾韵,归纳出其押韵格式为aa bb cc dd ee。教师采取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的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音韵、节奏的感性认识。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义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精华,是语言的音乐。(Lown等,1996)诗歌欣赏始于朗读,生动的朗读有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意蕴。
    活动二:教师用PPT呈现课文中的一首list poem(清单诗)。该诗节奏明快,口语感强,韵律格式明显。教师先示范朗读,再由学生自己诵读并画出全诗的重读音节。
    G381Y934.jpg
    这首诗每行都有四个节奏(分别用划线部分表示),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时,重读和轻读交替出现,形成的di da di da di da di da的节奏模式,均衡悦耳,十分动听。反复的诵读,突出了感性体验,学生能真切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同时教师请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Wha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em? Why does the poem make no sense and look contradictory?”学生在朗读中会带着问题推敲诗(词句、格律)的含义、情调,想象作者写作时的情绪与意图,这样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诵读,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结构、韵律特征,同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感知,英语论文题目,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培养了对诗歌美的欣赏能力。
    3.知识探索,聚焦形式
    诵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节奏,体味了作者的情感和语气,但这些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诗歌深层次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诗歌创作做好铺垫,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逐步放在语言的形式上,略论、讲解诗歌的语言特征:书写、结构、词法及句法,帮助学生获得诗歌的布局谋篇与遣词造句方面的知识。
    活动三:教师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中的一首cinquain(五行诗)——poem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