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英文字幕的翻译的差异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字幕翻译 翻译策略 中外电影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意义
  1.中国电影翻译历程
  我国的影视翻译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尚无电视。电影也没有真正的译制片,即先由翻译将对白译成中文,再由配音演员配成中文对白的片子。不懂外文的观众只能通过“译意风”(装在座位上的耳机)中粗糙的同声翻译或是银幕上简单的字幕的帮助大致了解剧情。1948年底东北解放后,长春电影制片厂首先开始了译制片的制作,翻译工作者着手翻译苏联电影,是为我国影视翻译之滥觞,不久上海和北京很快跟上。但在改革开放前我国译制的电影来源较窄,数量亦不大,更由于电视未普及,故其作用较小。
  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放宽了影视片的进口,加之电视机逐渐进入千家万户,译制片的观众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无疑地,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著作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作用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反映在大学里有关课程的开设、学术刊物上有关论文的发表、学术团体中有关组织的建设等方面,均与影视翻译的社会影响不相称。这一现象应引起翻译界的注意。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广受大众欢迎。它在国际跨文化交流及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已经人所共识,而且其影响日益重要。每部电影都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异国他乡的生活一隅。电影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让我们可以直观浏览异国地貌和风景、异乡的风俗习惯。因此,观看外国电影无疑是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国际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2.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必要性
  众多外国电影中,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因此英语电影在数量上占头筹。但是,国人不懂英语的普通大众居多,无法直接欣赏原片,若要观看英语电影,就必须依赖翻译:译制和字幕翻译。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英语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才开始引起国人关注,不少翻译工作者也投身到了字幕翻译探讨中来。但是,长期对字幕翻译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理论探讨的匮乏。有关字幕翻译探讨的论文和论著数量有限,而且当前的探讨仅囿于一、两种有限的理论范围,比如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这些探讨在理论应用的同时都未结合电影字幕特点对这理论的适合之处详加研讨。
  纽马克认为成功的翻译取决于交际效果的传达,以目的语和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源语读者的感受。电影字幕的翻译要考虑到观众对源语语言结构异同和文化异同的接受问题,以达到源语电影与译语观众的有效交际。影视作为一种娱乐及文化交流形式,其翻译的重点应是文化上的,而非语言上的。交际翻译理论是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因为它以目的语的接受者为中心,在翻译时可满足影视的娱乐性特点,而且纽马克教授的语义翻译、关联翻译理论在影视翻译中也是有用的补充。
  二、国内外相关探讨近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翻译领域的发展
  彼得·纽马克是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实践型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A.Nida)指出,纽马克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措施,并把这两种措施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由关联翻译法(correlative translation)和他提出的三个命题发展而来的。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究》(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1993)。在《翻译问题探究》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措施——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早在1960年,英语毕业论文,西方重要学术期刊Babel上就发表了有关影视翻译探讨的论文,启动了西方尤其是欧洲翻译探讨在该领域的发展,如今影视翻译探讨在西方更日趋成熟,无论在具体的特点、技巧还是在其准则、标准方面,都有非常系统的理论,如Henrik Gottlieb教授和Kantan教授在字幕翻译探讨方面的卓著贡献。在西方,许多翻译理论被应用到影视翻译探讨中,其中有关联理论、目的论、描述性翻译学和多元系统视角,还有勒菲弗尔的权力操控论和韦努蒂的归化理论等。
  2.国内影视翻译三位有作用力的学者观点
  对于总结影视翻译语言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英语论文题目,研讨影视翻译准则和技巧。这方面比较有作用的学者有钱绍昌、张春柏和麻争旗等。三位学者都在影视翻译实践领域硕果累累:钱绍昌教授自1984年就从事影视剧的翻译,到2017年已翻译了600余部(集),张春柏教授翻译电影电视剧约300部(集),麻争旗教授翻译电影、电视单本剧50余部,电视连续剧、系列片600多集。这些实践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撰文总结了影视语言的特征。麻争旗归纳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包括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通俗化。
  张春柏总结了影视剧语言的即时性和大众性两大特征,尤其对影视语言的口语性质进行了深入略论。钱绍昌也指出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以此为基础,三位学者以大量的亲身译例分别归纳了影视翻译的一些准则和技巧。钱绍昌介绍了七条个人经验,并强调在影视翻译时,翻译的“信、达、雅”三项准则中以“达”最为重要。张春柏以影视翻译与普通的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为指导准则。另一位领军人物麻争旗认为所论及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相辅相成,是做好影视翻译的基本保证。麻争旗在2017年出版了影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