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和德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一个属于汉藏语系,一个属于印欧语系,但中国和德国的语法律者均应用配价论对本国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样,对汉语动词和德语动词的对比探讨就有了一个理论支点。本文对比略论的对象是我国青年学者袁毓林对汉语动词配价的探讨成果和德国语法律家恩格尔、舒马赫对德语动词配价的探讨成果,它们在探讨目的、运用领域、对“价”的性质的理解和定价标准上有较强的可比性。
本文是一种运用性的微观探讨,运用对比的是汉语和德语中常用动词的配价差异,它以汉语为对比基点,德语论文题目,以德语为对比参照点,具体对比略论了汉语动词和与之语义相当的德语动词在配价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单向性的特点决定了运用对比只能从句法结构入手。
本文采用的是具体运用对比的措施,德语论文网站,总共对160个比较常用的汉德语动词的价数、价质和价的配位式进行了对比略论。这些动词在当前各种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而且恩格尔/舒马赫和袁毓林对它们都有细致的探讨。在对比略论了汉语的一些常用动词和与之在语义上相当的德语动词在配价上的差异之后,总结出汉语动词内在格和德语动词补足语之间的一些转换规则。但同时也发现,从句法理论上制定一套综合的转换规则是不可行的,因为汉语不像德语那样有发达的形态标记,无法推导出综合的汉语句法-语义模型。在对德汉语教学中,应该强化具体动词的配价对比教学,淡化句法理论教学,这样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令学习者事半功倍。
【关键词】:汉语 德语 运用对比 常用动词 配价 对外汉语教学
0 前言6-7 1 汉德语运用对比的必要性7-9 1.1 对外汉语教学的迫切需要7-8 1.2 令人尴尬的探讨近况8-9 2 运用对比的理论框架9-11 2.1 创立9 2.2 在德国的发展9-10 2.3 在中国的发展10-11 3 用配价论来运用对比汉德动词的可行性11-19 3.1 逻辑配价、语义配价和句法配价11 3.2 德语动词配价探讨的理论成果11-14 3.2.1 曼海姆学派学说概述11-13 3.2.2 补足语和说明语13-14 3.3.3 句子构造和句法格式14 3.3 汉语动词配价探讨的理论成果14-18 3.3.1 层级配价理论概述14-16 3.3.2 配价层级16-17 3.3.3 配位方式17-18 3.3.3.1 话题化17 3.3.3.2 述题化17-18 3.4 小结18-19 4 运用对比略论19-34 4.1 运用对比的措施19-20 4.2 具体运用对比略论20-34 4.2.1 气象动词21 4.2.2 句子构造为0的德语动词21-22 4.2.2.1 与一元一位动词对应21 4.2.2.2 与一元二位动词对应21-22 4.2.3 句子构造为03、0(3、04、0(4、03v4的德语动词22-25 4.2.3.1 与二元二位二项动词对应22-23 4.2.3.2 与准二元动词对应23-24 4.2.3.3 与二元三位三项对应24-25 4.2.4 句子构造为05、0(5、06、0(6的德语动词25-27 4.2.4.1 与一元二位动词对应25-26 4.2.4.2 与二元二位二项动词对应26 4.2.4.3 与二元三位三项动词对应26-27 4.2.5 句子构造为01的德语动词27-30 4.2.5.1 与二元二位二项动词对应27-28 4.2.5.2 与二元三位三项动词对应28-29 4.2.5.3 与给予义三元动词对应29 4.2.5.4 与三元四联动词对应29-30 4.2.6 句子构造为含有01的德语动词30-34 4.2.6.1 与三元动词相对应30-31 4.2.6.2 与二元三位三项动词对应31 4.6.2.3 与二元二位二项动词对应31-32 4.6.2.4 与二元三位三项动词对应32-33 4.6.2.5 与取得义三元动词对应33-34 5 结论34-40 注释40-41 参考文献41-43 附录一: 符号目录43-44 附录二: 160个常用动词的配价对比表4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