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德语教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德语学习者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这其中包括了大学德语系学生,未来打算到德语国家深造的大、中学生和工作中需要用德语交流的相关人士,以及大量的对德国经济文化感兴趣的自发德语学习者。在中国,绝大多数入接触的第一门外语是英语。多年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套英语思维,在进行德语学习时初学者会下意识的把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去略论解释新的语言现象,以此促进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德语和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下的日耳曼语族,两者之间本身的确存在先天相似性。因而德语学习者常可以利用英语知识的积累帮助降低学习德语的难度。然而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德英语言的相似性反而会给德语学习者带来负面的作用。 完成时态的构成和使用是德英语言在语法方面相似性的一个体现,其中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特点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也是实践中常造成句法错误的原因之一。纵观现行的中外德语教材,对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以及如何避免英语对德语完成时态产生的不利作用均鲜有提及。另一方面,学习者机械地套用英语完成时造成的错误也未能引起教学者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略论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特点的基础上,对比探索德英双语完成时态的差异,进而减少英语对德语完成时态学习产生的不利作用,对德语教学有着实际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Aspekt-Theorie时体略论理论”,Reichenbach的时态略论“Zeitparameter时间尺”和动词语义分类中的“动词行为方式Aktionsarten derVerben”为理论指导,以课堂例句、问卷测试等为语料库,从时态本身和动词语义两个方面出发,对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特点、决定完成时态封闭性的因素、不同种类完成时态下的封闭性等进行略论讨论。将理论略论结果运用于对学生问卷测试结果的略论中,找出英语作用德语完成时态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本文主要可分为理论略论和实践运用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第二部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含序章、理论框架和德语完成时态封闭性略论共三个章节;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理论运用和延伸,它包含了德语完成时态封闭性特点与英语现在完成进行时持续性特点的对比略论、有关完成时态封闭性的问卷测试及其错误略论和结尾共三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结合目前国内德语学习者的自身情况,略论了本文探讨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接着对本文涉及的探讨领域的探讨近况、本文探讨的最终目的和有待于略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着重介绍。最后说明了文章结构和语料库来源。 第二章为理论框架部分,介绍了时体略论理论下的时态略论措施以及动词语义下的动词行为方式两个层次:在时体略论理论中主要研讨了时态略论的措施和德语完成时态描述模型;在动词的行为方式理论中侧重讨论了动词完成性和非完成性语义特点,以及动词行为方式和时体略论理论间的关系。 第三章着重围绕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特点展开讨论。作者依次从德语完成时态的封闭性概念、作用完成时态封闭性的因素(时态本身和动词行为方式)、不同类型完成时态下的封闭性以及封闭性的解除等方面进行了略论论证。其中结合时体略论理论将完成时态分成三个大类,并据此分类讨论时态本身和动词行为方式这两个因素对完成时态封闭性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作者在第四章中以德语完成时态封闭性特点与英语现在完成进行时持续性特点的对比为突破口,利用时体略论理论将德英完成时进行了对应的分类,使得德英完成时态的对比成为了可能。通过对比发现,虽然英语现在完成时“presentperfect simple”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看,封闭性仍然是构成德英完成时态区别的根本原因。 在第五章中,作者对来自国内四所不同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围绕德语完成时态封闭性以及英语对德语完成时态的负作用影响。接下来,作者根据测试结果将成绩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将错误进行了分类。本章后半部分从时态和动词行为方式两个层面对各类错误的略论及教学法建议构成了本章的重点。 本文作者在第六章结尾部分分别从教和学的角度就“如何减少英语对德语完成时态的负迁移作用”进行了研讨,指出教学者应结合当下德语学习者的特点充分发挥德英对比教学的优势,让第一外语英语更好的为德语教学服务。中国德语学习者也要善于利用对比思维比较德英语言使用的差异,培养语感和语言略论能力。 作者希望通过上述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能够引发教学者对德语完成时态教学的一点思考。 |